第三章 截胡鲁肃 (第2/3页)
的一封信,信中说,有个叫郑宝的豪强在巢湖起兵,招募了上万士兵,这个郑宝怎么怎么胸怀大志,怎么怎么礼贤下士,总之比孙策强一百倍。
这个时候的鲁肃已经二十八岁了,大丈夫三十而立,他却一事无成,他心中充满了焦虑和彷徨,同时又满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他急切想找到一位能成大事、且能重用自己的明主。
好友的来信让鲁肃动心了,他开始收拾行装,决定去郑宝那里看一看。
而就在这时,涅槃重生的甘宁笑眯眯地出现在鲁肃面前。
.........
鲁肃将这个从未谋面,却从千里之外来拜访他年轻男子请进客堂,双方以宾主落座,鲁肃又让小童上了茶。
“在下巴郡甘宁,久闻先生贤名,今日得见,实属三生有幸!”
鲁肃又惊又喜,内心着实小小傲娇了一把,自己的名声也传到巴郡了吗?
“壮士过奖了,鲁肃才疏学浅,实在惭愧!”
甘宁又自我介绍道:“我年少时莽撞轻狂,后来读书渐渐明了事理,曾任巴郡小吏,由于州牧刘焉病亡,刘璋上位,其人昏庸无能,反对者众多,我不满刘璋,便弃官率三百人离开巴郡,前来江东建功立业。”
鲁肃点点头,“恕我直言,江东风云际会,刘繇失败,袁术衰亡,孙策已成大势,甘壮士想在江东建业,已经不是最好时机了。”
甘宁微微笑道:“我的目标其实并非江东!”
“哦!不知壮士目标何处?”
甘宁提笔,在纸上写下‘柴桑’二字,鲁肃抚掌大笑,“壮士好眼力!”
甘宁又缓缓道:“曹操已平吕布,将与袁绍逐鹿中原,袁绍虽出身显赫,但我观其人刚愎自用,且优柔寡断,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不足以成大事,必败于曹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猛将谋士如云,平吕布,逐刘备,在中原已成气候,不可与之争锋。
江东孙策势头正旺,拥淮泗、东吴两大士族集团支持,必能割据一方,我和他争江东,无异以卵击石。
而荆襄富庶千里,刘表重文轻武,黄祖愚蠢无能,两人皆守不住荆襄基业,正是我的机会,我以柴桑立足,火拼黄祖,力争荆襄,再夺巴蜀,则天下三足鼎力,三国之势将成,先生以为如何?”
甘宁当然想统一天下,但统一的基础是先分,分了再合,没有牢固的根基,拿什么统一天下?
鲁肃听得如醉如痴,他着实没想到一个年轻武将竟能将天下大势看得如此透彻,人人都看好袁绍,但甘宁却能看透袁绍本质,断言他必败,属实难能可贵。
尤其甘宁三足鼎立论更让鲁肃惊喜,这分明和自己的南北鼎立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鲁肃去年也曾献此论给孙策,不料孙策却心中不喜,他一心北伐,统一天下,鲁肃的南北鼎立论当然让他逆耳。
没想到今天竟然从一个年轻武将口中说出,虽然是三国鼎立,但本质是一回事,恍惚间,鲁肃心中竟生出一种惺惺相惜的知己之感。
甘宁也知道仅仅凭一番话打动不了鲁肃,他必须要让鲁肃看到自己的本钱。
甘宁从怀中取出传国玉玺,放在桌上笑道:“先生请看这是什么?”
鲁肃拾起玉玺细看,待他看清正面的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他顿时大吃一惊,双手不由抖了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