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读书人若无血性,只会祸国殃民啊!! (第2/3页)
个都文弱懦夫!”
“连场仗都不敢打,靖康之耻不过是自取其辱!”
他一想到那段北宋皇室被俘、宫女被辱的历史,怒火就止不住地翻涌。
若不以武立国,面对外敌时,岂不如待宰羔羊?!
……
此时,大宋!
赵匡胤怔怔望着空中的画面,良久才回过神来。
北宋覆亡的情景他已看得心寒。
那些后代皇帝一个比一个窝囊!
尤其是赵佶赵桓,活脱脱地将祖宗脸面践踏得一干二净!
他本对南宋已不抱任何期待。
然而,眼前的南宋末局,却让他心里抱有一丝侥幸。
八岁的小皇帝赵昺,怀揣玉玺投海殉国;
十万军民,誓死不降,宁赴黄泉,不为奴!
“赵佶、赵桓两个废物,竟还不如一个娃娃!”
赵匡胤怒斥出声,话中满是耻辱与悲愤。
旋即,他又低头轻叹,语气中透出一丝自责:
“好歹南宋这一段,算是保住了赵宋一丝体面。”
“靖康那样的奇耻大辱,好在没有重演。”
赵匡胤内心五味杂陈。
“我一杯酒释兵权,原是为避五代之乱,保天下安稳。”
“却不曾想,此举竟成赵宋数百年之祸根,文官专政,武将无权,朝廷失血性,边疆失战力……”
作为开国皇帝,他满腔悔意地望向远方:
“若当初没如此彻底削弱武人,或许后世就不至这般软弱可欺!”
“宋之亡,非止兵败,更是骨气之灭!”
赵大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脸上神色复杂。
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说到底,都不过是“宋”的延续。
眼睁睁看着北宋陨落,又目送南宋走向终结——
这段历史在他眼前一幕幕划过,心中五味杂陈,难以言表。
终究,大宋还是走到了尽头。
他目光沉沉地望着眼前天幕上闪烁的画面。
那是他辛苦打拼建立的王朝。
从最初的繁华到后来的衰败,这一路上经历了太多风浪。
荣耀和耻辱,如今全都沉入了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