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唐室覆亡,正因文弱武强,节度使尾大不掉! (第2/3页)
”
赵匡胤闻言,只是淡淡一笑:“但愿如此吧。”
……
大明!
朱元璋同样为大唐的谢幕感到遗憾。
“盛唐啊,实在太可惜。”
“那些书上写的气象万千,哪一篇不是赞颂那一段岁月?”
“想不到,最终也敌不过兴衰循环。”
他自然也希望大明也能有如此盛景。
可老朱清楚,这种盛世并非一朝一夕、一个人之力所能促成。
“咱们大明的帝王,也该励精图治,争一个盛明江山出来!”
说这话时,他眼中隐隐有些兴奋之色,语气中也带着几分热血。
可朱标却一盆冷水泼得及时:
“要想再现盛唐之势,非几代圣君接力努力不可。”
“父皇应以史为鉴,切莫重蹈前人覆辙。”
朱元璋一听,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
正聊得起劲呢,被自家儿子泼了一头冷水。
“唐之败,在于藩镇权重,尾大不掉。大明绝不能重复这个错误。”
朱元璋多年读史,对唐末之败也算洞若观火,随口就道出根由。
可紧接着,他话锋一转:
“不过,也万万不能学宋人!”
“文臣压武,将军无用!宋人差点连根拔起!”
宋朝确实吸取了唐朝的教训,大搞“重文轻武”的国策。
可一味抑武,却也带来巨大隐患。
文人指挥战事,宦官监军干政,朝堂上下阳奉阴违,武将郁郁而终者不计其数。
这一切,最终酿成靖康之耻等沉重国难。
朱元璋心里清楚,大明不能再走这条死路。
像蓝玉这类骁勇之将,必须信任,也必须重用。
关键时刻,这些人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他不禁想到,若是当初老四谋反时,蓝玉等人尚在,哪轮得到那小子兴风作浪?
不过话说回来,武将虽要用,但也不能放任无度。
军权若失控,同样后患无穷。
想到这儿,朱元璋不禁轻叹一声。
“果真是——治国如烹小鲜啊。”
朱标听罢,转头看了老爹一眼。
朱元璋忽然冒出这么一句书卷气十足的感慨,反倒令他有些意外。
天幕继续说道。
【北宋的两位亡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