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可惜天下大势已倾,纵有雄才,也难改命!! (第2/3页)
他更该死!”
朱元璋咬牙切齿,
“遗诏都敢篡改,连皇帝都敢逼死!”
“我朱家后人记住了——祖训里一定得写上一条:
永不得重用宦官!”
永乐时期!
在得到了老朱的首肯之后,朱棣心情愉悦,气势如虹。
他双手插在腰后,语气中满是警惕:
“皇帝若是昏庸,便容易让像赵高这种奸佞把控朝纲。”
“以后我们朱家的江山,绝不能重蹈覆辙。”
“听明白了吗?”
金豆子与狂妄居士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投向他们的大哥——朱高炽。
听清了吗?!
朱高炽苦笑一声,略带无奈地回应:
“皇帝若不贤,自然会让权阉趁虚而入。”
“不过,那些贴身宦官也不全是祸害,有时候...”
他原本想举例说明,想说一说有功勋的宦官。
毕竟并非所有太监都心术不正,比如马保——
这人少年时就服侍朱棣身侧,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被赐名郑和。
此后他奉命督造宝船,七下西洋,声震四海,传扬国威。
可朱棣却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别和我讲这些虚的。”
“我只认一个理——用宦官,一定得三思而后行。”
“………”
见状,朱高炽只能一声叹息地摇了摇头。
父皇啊,您说得一套套的,听着都义正词严。
可咱们东厂,不还是您亲手创立的?
您自己说说看?
……
嘉靖时期!
身披道袍的嘉靖望着天幕中的视频,神情淡然,波澜不惊。
若要谈宦官,大明绝对是绕不开的典范。
那些跋扈专权的太监们,说到底——
还得从他们老朱家的开山祖宗朱元璋说起。
朱元璋一锤定音,废除了丞相这个职位。
自此,国家大小事务全堆到皇帝身上。
一个人哪怕铁骨钢筋,也抗不住啊!
于是成祖朱棣干脆设了内阁。
本是为了分担政务、减轻皇帝负担。
到明宣宗朱瞻基手上,公务繁重到无法亲批奏章——
遂将批红的权力移交给司礼监中的秉笔太监。
再往后,到“门天子”时,司礼监的掌印与秉笔职责开始分离。
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