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如果朱标没有早逝,而顺利登上皇位——!! (第2/3页)
皇果断无情,执行政治上的清洗毫不手软。
甚至有时因一丝律法违犯就会下重罚。
然而,太子的行事风格则显得更加宽容仁爱,主张温和处理争议。
若太子继位,新的法度和政治气候必然会发生变化。
朱标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确实如此,父皇时常对官员处罚过重。
等他继位后,必定会重新审视并修改那些过于严苛的律法。
【朱标若未死,洪武时期的许多功勋将领也会得以保全。】
【朱标具备驾驭这些重要人物的能力。】
【他与许多将领关系亲密,这些将领也将成为他稳固皇位的重要力量。】
【在朝堂之上,文官和武将之间的平衡将更加和谐。】
【朱标会避免文官集团过度壮大,防止其势力对皇权产生威胁。】
【朱标深知文治的重要。】
【他将赋予文官更多的政治地位。】
【尊重他们的能力,让他们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
【而武将则专责边防和军事事务。】
【两者之间的平衡,使得朝堂不至于偏向任何一方势力,避免党争激化。】
【同时,这也将避免大明帝国进入如后来的“易溶水”之局。】
听到这里,大家都深陷沉思。
是啊,父皇晚年为了扶植孙子朱允炆,几乎将那些开国功臣——
除去,特别是很多有功的武将。
这也导致了朱允炆继位后,面临了无人可用的窘境。
特别是在应对燕王之乱时,缺乏得力的将领。
然而,这一举措还可能引发另一个严重问题。
那就是,文官集团的权力可能会过于膨胀!
无论在任何朝代,武将与文臣始终处于相互制衡的关系。
然而,在大明初期,朱元璋大规模清洗武将集团,导致其几乎陷入瘫痪状态。
这一变化带来了文官集团的迅速崛起和膨胀。
一旦这种权力不平衡的局面得以持续,必然会引发一连串的政治危机。
不过,在当时,这些问题还未显现出来。
看到这一段,嘉靖的脸色不禁沉了下来。
老朱则显得困惑不解,听到最后的那句话时,满脸疑虑:
“明朝皇帝易溶于水?”
“这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