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章 三日之期已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6章 三日之期已到 (第3/3页)

弥补公差和防腐。要不然做大了横梁塞不进去,做小了,横梁会晃荡,人走在栈道上搞不好就滑到水里了。

    这是在打楔子固定之外的要求。

    一天时间过去,晚上的时候,石守信拿出几块小方木,每个都只比拇指大一点,已经被磨得边角都起毛了。

    他将这几块小方木在手中揉搓着,每次思考重大问题的时候,他都有这样的怪癖,以此来减压。

    重新开凿石壁行不行呢?

    也不是不行,只是没必要,因为侧面是山壁,底下是褒水的地形已经定死了。没有托底,横梁孤悬是必然的。

    孔开小了,木头倒是好找,但细木无法承受过重的马车牛车通行,辎重就运不过去。

    不能运粮,那要这栈道何用?

    反倒是原有方孔,已经在诸葛丞相几次北伐的过程中被验证过了,运粮绝对可行,省了很多麻烦。

    “该怎么办才好呢?

    是利用旧的,还是重新开孔?”

    石守信自言自语道,心中暗暗揣摩诸葛亮当年是怎么做的,难道……是从蜀地运来粗大树木吗?

    那得多折腾啊!

    他觉得以诸葛亮的智慧,应该不至于做这么蠢的事情,白白消耗人力物力。

    可惜旧栈道已经被烧,无法还原过往是如何制作的了。传言诸葛亮精通器械,才能深不可测,他定然是想了很多办法的。

    以蜀国那种国力,还多次北伐,肯定不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修什么栈道。

    山壁上这个方孔是用来干啥的,石守信也是和众人商议后推理出来的。事实上,现在的情况是,更南面的栈道走着走着就没路了,只能看到石壁上的方孔,山壁一侧下方就是褒水,地形让人绝望。

    现在的方案,也是众人琢磨出来的,并不一定是诸葛亮的原始设计。

    石守信叹了口气,他闭着眼睛回忆了一下羊徽瑜写的那封信,感受到某种极为强烈,却又伪装起来不想让人察觉到的关心。

    没有风花雪月,没有你侬我侬,只有叮嘱和告诫,冰冷中带着事无巨细般的关切。还有一种小女人害怕情郎出事,想开口又不知道该说什么的犹豫纠结。

    石守信一屁股坐在软垫上,他想给羊徽瑜写一封绝笔,忽然眼角余光,看到了刚刚拿到手里玩耍的小方木。

    其中有四个,正好立起来,其截面摆成了一个尚未严丝合缝的“田”字。

    石守信立刻兴奋得不能自已,他差点没把自己那木鱼一般的笨脑袋锤爆!

    方木!诸葛亮是何等样人,他为什么要用方木呢?麻烦不说,还会减小木料的截面!

    古代虽然没有车床,但是车圆木已经是轻车熟路的木工活!诸葛亮为什么不开圆孔呢?

    又方便又结实!

    答案就是:圆木不好拼接!

    四根小方木,拼成一根大方木,这就是栈道横梁的秘密,说穿了真是一钱不值!

    但是四根方木并不是直接摆在那里就行了的。它需要用木工经常用的“胶水”粘在一起,与此同时,还要用各种小五金衔接。除此以外,木工里面常用的榫卯结构也不能少。

    就是要用各种方法,增加方木的整体强度。换言之,这种横梁并非是直接把树砍了削皮去边做成的,反而是一种拼接成的复合板!

    这在中国古代的木工活里面,叫“抱柱”!唐代以后森林砍伐加剧,已经很难找到适合建屋舍的大木,所以拼接式复合板开始大行其道。那都是将来的事,现在这个时代,用得非常少。

    褒斜道的山谷里面就有这样规格的树木可以砍伐,到时候看看有没有宽度需求降低了一半的那种!

    如果有,那这件事就解决了!

    石守信激动的站起身,狠狠挥舞了一下拳头!

    “钟会,你踏马会阴人又怎么样!你挖的坑,看老子给你填得整整齐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