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怀贤的动作 (第3/3页)
要不打死人,那就到不了官面上。
而话往回说,只要应天酒楼的人多,又怎么会被人打死?只需要每次注意别打死人就行了。
怀贤把需要打手来维护钱的门道跟王夫子讲清楚了。
在以前,怀贤那都是‘我佛慈悲’在那天之后,怀贤都是对抗本性。
本要求慈悲的他,立刻就是战欲膨胀,想找个人来抽两个大嘴巴子。
王夫子:“那怎么安排打手?用什么名义?”
王夫子不懂别的,还不懂这个吗?谁能聚集一群闲散汉每天不干事儿?那不是找皇城司来查吗?
怀贤:“我有上中下三个主意。”
“上策是开一间佛寺,既可以收揽僧人,又可以对外放钱,让酒楼赚的更多。”
“中策是开一家纲运公司,招募脚夫,平时为我们送货,关键时刻拿起棍子就能打架。”
“下策是应天书院扩招个武生班儿。”
天圣七年,也就是五年前,朝廷恢复了武举制度,还开设了武学机构,专门培养武举。
作为国学,应天书院开设个武生班也是合情合理。
唯一的问题是,会被满朝文官反对,那样就动了应天书院的基本盘了。
所以是下策。
王夫子看了一眼对面的大相国寺,又想了想应天书院的未来:“中策?”
怀贤:“我听大相国寺的和尚说,陛下被袭击后,勃然大怒,当面申斥了大相国寺所有院的主持,大相国寺现在肯定是万分低调,我们在这儿建一间庙,绝对没问题。”
王夫子:“还是中策吧。大相国寺那边事关章夫子的计划,我们不能擅自行动。”
怀贤眼睛一亮,哦?章夫子居然对大相国寺有想法?
现在,怀贤对寺庙,也有想法。
不过,既然暂时行不通,那就走中策吧。
纲运公司。
公司这个词还是怀贤到了应天酒楼才刚学会的词。
而纲运不是港运。
所谓纲,就是渔网的主线,被叫做总纲。
因为这个年代渔网的线强度不够,可不是一大张网丢出去就能打鱼的,渔网的结构比较复杂,每个部分独立组成各自的小网。
而总纲能够一次性拉起来所有细纲,所以在写文章时,才有了纲要的说法。
而在唐代,专门负责网络型运输就被叫做纲。
在宋代也一样。
比如之前几十年,大宋疯狂从成都低价强制购买茶叶丝绸运输到京城,就叫做茶叶纲丝绸纲。
官方的叫做纲,上行下效,民间的自然也叫做纲。
比如哪个大官过生日,他们的女婿下官送的大规模的礼物,就叫生辰纲。
在汴河上运输东西,也叫做纲,在漕运中,凡是能形成规模的就叫做漕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