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是个人才 (第2/3页)
但张茂实自己知道啊!
只是他不知道章旷顺手给他写书里去了。
张茂实心里犯嘀咕:怎么陛下一会儿又看我一会儿又看我,什么意思?
这容不得赵祯不看。
因为,整个《少年包青天》里面的小十子,就是照着赵祯写的!
毫无章法,是个好人,对管理一窍不通,李妃亲儿子。
赵祯有一种感觉,章旷把两个人的事情嫁接到了同一个人身上,拼凑出了番龙劫这一个案子。
所以赵祯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张茂实是否有夺权的可能。
八贤王庞太师这样的人物,有没有可能利用张茂实宫廷政变?
这不怪赵祯多想,虽然宋太宗之后一直到袁世凯之前,大臣造反这事儿几乎不存在了,但赵祯不知道啊。
赵祯从小学历史,再蠢也是记下了一些的。
从有汉以来,大臣造反数之不尽啊!
历朝历代都有。
如果把时间分成百年一个刻度单位来看。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百年没有大臣造反的啊!
不过,赵祯毕竟是赵祯,他要是有那种果断杀死身边人的能力,他也不会混成那样。
赵祯对张茂实有过千分之一秒的杀心,然后就没了。
然后也就是多看了张茂实几眼,然后就没了。
继续闷头看书。
“好难办啊,就当不知道好了。”
“陛下,杨景宗求见!”
赵祯已经吩咐过身边的太监了,不要称他为官家,所以这下改陛下了。
“宣。”赵祯把三本书放到了龙椅垫子底下。
杨景宗进来后,三步并作两步,跪在地上:“陛下,章旷写书这事儿陛下您知道吗!?”
赵祯被问到这事儿,心里突突,思索了一下点头:“听说过。”
杨景宗急忙跟太监示意。
他进来的时候,书已经放在了盘子上,太监把盘子端给了赵祯。
赵祯心里泛起了嘀咕,思索了一下:“怎么了?”
杨景宗:“陛下还是看看吧,就看第三本,从第一百二十页看起。”
赵祯:“……”
赵祯也是硬着头皮开始看。
杨景宗是忠臣,又是皇城司的负责人,皇城使。
这皇城使还是专门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实际上本来这个官职叫做,勾当。
现在民间直接把偷鸡摸狗都叫做勾当了,就是喷杨景宗的。
所以杨景宗来公干,赵祯也不好说破说自己刚刚藏了书,那不是不信任自己的得力干将么?
所以,只能硬着头皮看下去。
赵祯装作看得快。
杨景宗还试探:“陛下,这白话文读起来确实通俗易懂?”
赵祯瞎咧咧:“嗯嗯,确实,以前没怎么见过,但是就这么读起来,虽然不习惯,但只要把一句话读完,一下就知道了什么意思。”
杨景宗低声:“章旷这家伙是个人才啊。”
赵祯也是附和:“不只是人才,是个天才。”
就章旷之前殿试写过的治国方针,赵祯一眼就看出章旷能当宰相,不是未来能当宰相,而是马上能走马上任那种。
历史上不是没有过这种先例,唐太宗时期,马周帮一个官员写奏折写得太好了,一眼就被李世民看出来不是官员亲笔,于是就见到了马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