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胆大包天 (第2/3页)
第二是杨太妃要不要继续垂帘听政。
这两点才是关键。
所以,马上杨太妃就是杨太后了。
太后突然认个儿子?
就是帮皇帝认个弟弟呗?
别说章旷一个状元,就算是最近十期状元合起来,都没有这个资格。
听了两次章旷的话里有话,杨景宗多想了一下。
明白了:“好胆!”
章旷狐疑,我想要和杨太妃认个远房亲戚,有何难?
大家都是成都人,就说章家杨家是远亲,有什么问题吗?谁会去查?
再说了就算去查,那查出来也必然就是远亲,大家都是成都本地人,祖上谁没通过婚啊?
而杨景宗想的是:狗日的他居然盯上公主了。
章旷要是知道,一定会:我哪儿知道杨太妃还有个女儿?我可没说!
杨景宗起身:“你的话,我会带到的。”
说着,杨景宗丢下一个令牌:“皇城司行长令。”
所谓行就是快行,也就是传递命令的。
而行长就是传递命令的,但品级比快行高,令牌更高级。
章旷乐了:“我也是混上当行长了。”
杨景宗:“不是真让你当行长,如果有事要在天下行走,就出示令牌。”
“当然,一旦你出示令牌,很快附近的皇城司成员就会找到你帮你办事,如果发现你是干为违王法的事情,可是会清理门户的。”
章旷收下令牌:“没问题。”
杨景宗都要走了,又回头:“你写的那个书,反正我也是要查的,不如直接给我一套?”
章旷的书,都已经印刷了,只是一直没拿出去卖而已。
这种事情,皇城司当然一清二楚,学院里也是有皇城司的探子的,准确的说叫做院子。
章旷想了一下,拿出了上中下三册,给了杨景宗。
杨景宗收了起来。
马车上,杨景宗看向了手里的书。
“《少年包青天》?什么东西?”
翻开一看,第一句写的是。
“不知道是什么朝代,不知道是哪方世界,与今朝很相似。”
“有一国名为宋,有一城名为庐州,庐州有一名青年,面黑如铁,额头有一弯月牙,名叫包拯。”
这下杨景宗知道了,包拯,他认识。
怎么可能不认识包拯,那可是刘筠的学生。
小说?杂记?他为什么用包拯做主角不用自己?
那第一句不知道什么朝代不知道哪个地方的世界,有个大宋,是什么说法?
杨景宗马上反应了过来。
这是防皇城司防天牢防秘书监免责申明!
狗东西!
这套路一出来,估计马上就会有人学吧?
等一下!
杨景宗又从新看了一下开头,这才意识到,这根本不是雅言,而是以大白话的形式写的,因为和平民说话特别类似,所以杨景宗一下就看懂了。
这是!以白话行文?
杨景宗闷头看了起来。
马车一路往东京前进,杨景宗沉迷其中。
别的不说,光是第一章就把杨景宗给迷傻了,代入感太强了!
章旷写的时候把后面有些桥段调整了一下顺序。
比如把大哥分走了大部分财产,包拯准备参加科考问有钱的大哥要一些盘缠,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