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教育研究的深化 (第3/3页)
“佳姐,发愁没用。想想礁石村那些孩子,为什么在‘家乡故事’主题下,能写出那么动人的句子?是情境触发了情感!我们研究院打算深挖‘学习动机激发与认知规律’,特别是情感驱动写作的内在机制!你是语文大拿,又有带班经验,这块研究非你莫属!找出规律,设计模板,让更多孩子能‘我手写我心’!”
李佳端着咖啡,若有所思,礁石村孩子们那些真挚的文字片段在脑海中闪过,她眼中逐渐燃起研究的火焰:“情感驱动写作……机制……金戈,你这个切入点,绝了!算我一个!”
化学实验室,洪龙正小心翼翼地处理一组反应后的溶液。金戈靠在门框上:“龙哥,别光盯着试管了。想想礁石村,为什么我们临时加的‘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能把最调皮那几个小子都吸引住?是探究欲!是动手验证带来的成就感!我们研究院的‘学习动机激发’组,迫切需要研究这种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探究式学习,如何设计任务链,如何点燃不同层次学生的‘化学之火’!你的实验设计和课堂掌控力,是核心资源!”
洪龙放下滴管,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科学家发现新课题般的兴奋:“任务链设计……点燃探究欲……有搞头!金戈,你这研究院,我入伙了!”
金戈的办公室更是成了临时“战略指挥部”。崔丽被金戈和黄琳联手“围攻”。
“丽姐!德育和心理健康,现在多重要!光靠班会课喊口号、心理老师单打独斗,效果有限!”金戈指着构想草案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实践”方向,“你在礁石村处理学生情绪问题那么敏锐!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自然渗透心理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设计融合案例,培训老师!你就是这个方向的定海神针!”
黄琳在一旁助攻,摇着崔丽的胳膊:“就是啊丽姐!你想想,要是每个老师都能在讲《背影》的时候,自然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厚重与责任;在讲牛顿定律时,渗透坚持探索的信念……那该多好!这研究,功德无量啊!”
崔丽被两人说得哭笑不得,但眼神却越来越亮,最终无奈又坚定地点了头:“行了行了!别给我戴高帽了!你们这对‘学术伉俪’都打上门了,我还能说不?不过说好了,实践案例我来抓,理论提炼金戈你得多费心!”
核心班底,初具雏形!张海(技术应用)、李佳(语文与动机)、洪龙(理科探究)、崔丽(德育心育融合),加上金戈和黄琳(统筹与语言心理)。一个以解决真实教育痛点为使命、成员互补、充满实干精神的微型“研究院”,在陈桂枝校长“低调行事”的指示下,悄然开始运转。金戈特意选了一间位置相对偏僻、曾经堆放旧教材的库房作为他们的“秘密基地”。几个人利用课余的碎片时间,甚至周末,在这里碰撞思想,梳理礁石村的得失,确定第一批小而精的研究课题。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当这堵墙旁边,时刻徘徊着几双充满嫉妒和恶意的眼睛。
牟咖捏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张偷拍的照片——金戈、张海、洪龙几人抱着厚厚的资料,正走进那间旧库房。照片有点模糊,但目标明确。他阴鸷的脸上扯出一个冰冷的笑容,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敲击:
【朱哥,金戈那小子最近鬼鬼祟祟,纠集了几个人,在旧教材库房搞小团体!肯定没憋好屁!你那边‘货’备得怎么样了?是时候给他这刚点起来的‘炉灶’,浇上一盆够味的‘冷水’了!】
他按下发送键,眼中闪烁着毒蛇般的光芒。金戈想搞研究?想出风头?想继续踩着他们往上爬?做梦!他牟咖,绝不会让金戈的日子好过!那盆早已准备好的“脏水”,正等着泼出去的时机。他仿佛已经看到金戈身败名裂、被所有人唾弃的狼狈模样,一股扭曲的快意涌上心头。金戈,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夕阳熔金,将厦夂一中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金戈抱着厚厚一叠刚刚整理好的、关于“基于情境的写作动机激发”初期访谈资料,走出那间承载着希望的小小“研究院”库房。连日的脑力激荡和伏案工作,让他眉宇间带着深深的倦意,但那双眼睛,却比天边的霞光还要明亮。脚下是坚实的土地,心中是清晰的路径,那种充实感足以抵消一切疲惫。
他穿过静悄悄的走廊,准备回办公室放下资料就去找黄琳。走廊尽头,高大的玻璃窗外,是沐浴在落日余晖中的操场和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美得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这重生而来的奋斗,不就是为了守护这份宁静与美好吗?
就在他沉浸在这片刻的宁静与满足中时——
“金老师!”一个急切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带着奔跑后的喘息。
金戈心头一跳,猛地转身。是张昊!他那个总带着阳光笑容的学生,此刻却脸色煞白,眼神里充满了惊惶和一种难以置信的恐惧,仿佛看到了什么极其恐怖的东西!
“张昊?怎么了?”金戈的心瞬间沉了下去,快步迎上去。
张昊冲到金戈面前,双手死死抓住金戈的手臂,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他大口喘着气,胸膛剧烈起伏,声音带着剧烈的颤抖,几乎语无伦次:“金老师!那边……后门……围墙……树后面……有人!那个人……那个人……”他猛地咽了口唾沫,巨大的恐惧让他几乎失声,他用尽全身力气,才从牙缝里挤出那个让金戈血液瞬间再次冻结的名字:
“余……余匕!是余匕!!他……他在盯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