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朕要用王离 (第2/3页)
逮,实乃觉得时机未至,且“没有必要”。
那二十万大军的命脉,始终牢牢攥在咸阳中枢手中。
大军的粮秣军饷,皆仰赖朝廷拨付。
秦制森严,虎符调兵乃铁律,将领仅有统兵之责,绝无擅自发兵之权,皇帝一道诏书即可收回兵符。
军中更有御史如皇帝耳目,时刻监视将领一举一动,直达天听。
更何况,任嚣的妻儿老小,此刻正“安居”于咸阳城内重重宫阙的阴影之下。
任嚣反?
他能反什么?
他拿什么反?
那无异于自取灭亡!
王贲闻言,鹰隼般的双目微微眯起,精光内敛。
他上前一步,与赵凌并肩立于舆图前,声音沉稳:“陛下明鉴。百越诸部既已臣服,岭南边防之重,已非昔日开疆拓土之态。”
“如今陛下登临大宝,乾坤更迭,任嚣……不用也罢。”
他刻意加重了“不用”二字,将其含义从单纯的无需转向了更深的不宜再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舆图上的几个标记点,继续道:“陛下心中,可有接替此重任的良将人选?臣以为……韩信或可一试。”
王贲深知韩信乃赵凌心腹爱将,深得新帝信重。
此子能被封为太尉,围兵咸阳明明只带了十万大军,结果到了咸阳已收服过往郡县的守军,其能力可想而知。
推举韩信,既是试探新帝对旧将的真实态度,也是基于实力的考量。
赵凌却缓缓摇头,深邃的目光依旧停留在岭南那片层峦叠嶂之上。
“韩信之才,在于奇兵决胜,千里转战。其锋锐无匹,确为攻城拔寨之利刃。”赵凌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镇守边陲,经略一方,非仅需悍勇兵锋,更需牧民之能、怀柔之策、持重之稳。此非韩卿所长,亦非其志趣所在。此刻将他置于岭南,如困蛟龙于浅滩,不妥。”
赵凌对韩信的期许显然更高。
他视其为未来开疆拓土的统帅,而非仅仅一个守成之将。
韩信在军事上的天赋已无需证明,但在政治韬略、治理地方的圆融智慧上,尚需打磨。
他最近不是迷上道家学说吗?
尚学宫中,道家“无为而治”、“以柔克刚”的精髓,正是赵凌希望他潜心参悟的。
这柄利刃,还需在思想的熔炉中再淬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