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2章,军中辩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42章,军中辩论 (第3/3页)

……这段日子轮训,你们留在铁林谷里,好生体验吧。若懂了,便是懂了……若不懂……”

    他笑了笑,没有继续说下去。

    ……

    这样的讨论和争执,几乎每天都在进行。

    西陇卫的将官,来的都是一线的基层军官,很多人心中恪守的,都是拿军功升官发财的念头。他们大多起于微末,要么是军户子弟,要么是走投无路的乡民,像周砚这种将门出身的反而少之又少。

    他们总旗、百户职衔,是用刀疤和斩首数实打实换的。对他们而言,“军功”二字不仅是官阶的阶梯,更是摆脱苦寒、让家人不再挨饿的唯一指望。

    铁林谷的规矩,对他们而言无疑是种冲击。

    战兵与劳工同席吃饭,辅兵可与将官当面争执,甚至“军威”的解释权,都从“尊卑有序”偏向了“人心齐整”。

    这些道理初听入耳中,让他们浑身不自在。

    他们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铁林谷里“凭力气吃饭、靠血汗得尊重”的氛围,确实戳中了他们骨子里的苦寒记忆。谁不曾是被权贵踩在脚下的“贱役”?看到劳工挺直腰杆与战兵说笑,不少人心里是有触动的,那是种他们从未敢想的“平等”。

    但另一方面,这种触动很快会被更深的抵触覆盖。

    若是“尊卑”不重要,那他们拼死拼活挣来的军功、熬来的职衔,意义何在?难道十几年刀头舔血,就为了到头来和刚放下锄头的农夫“平起平坐”?他们越是出身底层,越攥紧“军功升官”这根稻草,因为这是他们能抓住的、唯一能改变命运的绳索。

    于是,课堂上的争执从未停歇,从“军威”吵到“军法”,从“战功”辩到“本分”。

    没人会轻易认输,就像没人愿意否定自己过去的生存之道。

    但铁林谷的日子仍在继续,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规矩,像谷外的秋风,日复一日吹过校场、食堂、田垄,不动声色地在他们心里磨着。

    或许暂时磨不掉根深蒂固的念头,却也在不经意间,留下了些微的刻痕。

    这种碰撞,无关对错,只关乎两种生存逻辑的角力。

    而改变,往往就藏在这日复一日的角力里,缓慢却坚定。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