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百四十章 愿为武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一百四十章 愿为武将 (第3/3页)

荆州诸事,帐下文武同样是任其夺于。

    在刘宪看来,刘备这就是有些文武不分,或者说是因为早期帐下武重文寡,问计定策时都是文武齐商,又都是武将挑大任,养成的习惯到了大业有成时也没改过来。他是习惯性的把帐下亲信武将放到一个个独挡一面的重要位置上去,而不是像曹操那样只让他们领军,民政另托于人。

    身为臣子,能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这自然是畅快淋漓的好事,可在刘宪看来这同时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和握。

    纵览古今,几乎所有历史名人,生前,人们对之总是或褒或贬;死后,随着历史的复杂演进,其所受毁誉也多有变化,甚至全誉全毁,尖锐对立,而又时反时复。但也有一人,其生也倍受赞叹,其死也救逍∷低美誉,这人就是在中国被誉为“智慧之化身”的诸葛孔明,一个不是神明的神明。

    便是那被历朝历代遵崇的关老二,论声望都要低上一头。为何?

    这不仅仅是因为诸葛亮的文治武功,还因为他的忠心耿耿,身为丞相,举国军政操于一手,想要做些谋逆之事,不管成败如何那都是易如反掌。

    但他是怎么做的呢?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说了这句话,也做到了这句话,便是连他的儿子、孙子(诸葛瞻、诸葛尚共死于绵竹之战,另外张飞孙张遵,黄权之子黄崇等人)以及选定的接班人蒋琬、费、姜维也都做到了这些。

    蜀汉从建立到灭亡,四十多年间一直有权臣而无逆臣,朝中安定平稳,大权操于后主之手,但是这“忠贞”二字远胜被司马懿寡夺的曹魏和孙权死后混乱不朽的东吴。

    万古云霄一羽毛,诸葛亮背负的重任,刘宪是万万担不起的,他也不想担。所以,他只愿做一个单纯的、本分的武将,去沙场争锋理军国大略,而不去参合政事。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