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一章南乾使者很刁钻(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一章南乾使者很刁钻(下) (第2/3页)

“南乾国多次背信弃义,此次求和,诚意何在?”

    苏砚也看穿了南宫朔的阴谋,他站出来说道:“使者若真心求和,就应先撤出所有军队,归还侵占的盛唐领土,同时赔偿战争损失。否则,一切免谈。” 南宫朔心中暗骂,但表面上仍赔笑着:“苏大人所言极是,只是这些条件太过苛刻,还望陛下能网开一面。”

    李新宇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将南宫朔暂时安置在驿馆,派人严密监视。果然,南宫朔在驿馆内与潜伏在长安的南乾间谍频繁联系,企图获取盛唐的军事部署。李新宇得知后,下令将南宫朔等人全部扣押,同时向南宫鸿发出最后通牒:若不投降,盛唐将倾全国之力,踏平南乾。

    南宫鸿接到最后通牒后,恼羞成怒,决定孤注一掷,与盛唐进行决战。他集结了国内剩余的二十万大军,再次向雁门关发起进攻。

    李新宇也亲自率军出征,他要让南乾国知道,侵犯盛唐的代价是什么。双方在雁门关外的广袤平原上摆开阵势,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大战即将爆发。

    战斗一开始,南乾国军队凭借着数量上的优势,向盛唐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但盛唐军队训练有素,在李新宇和陈玄礼的指挥下,顽强抵抗。苏砚则在后方指挥着各种新式武器,给南乾国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南宫朔在战场上看到南乾国军队节节败退,心中绝望。他企图偷袭李新宇,却被苏砚发现。苏砚与南宫朔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最终,苏砚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将南宫朔斩杀。

    失去了主心骨的南乾国军队更加慌乱,盛唐军队乘胜追击,南乾国军队全线崩溃。南宫鸿在逃跑的过程中被陈玄礼追上,无奈之下,他只得下马投降。

    南乾国战败投降,南宫鸿被押往长安。李新宇在大明宫举行了盛大的受降仪式。南宫鸿跪在丹陛之下,满脸沮丧:“陛下,我南乾国愿俯首称臣,年年纳贡,还望陛下饶我一命。”

    李新宇看着南宫鸿,缓缓说道:“念你投降还算及时,朕可饶你不死,但南乾国必须接受盛唐的管制,废除王号,改为南乾郡。” 南宫鸿无奈,只得答应。

    战后,盛唐开始重建边境,与周边各国重新签订盟约。苏砚因在战争中的卓越表现,被封为丞相,协助李新宇治理国家。而南乾国经过此次大败,元气大伤,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再对盛唐构成威胁。

    长安城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百姓们载歌载舞,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但李新宇知道,和平来之不易,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让盛唐的辉煌永远延续下去。在他的带领下,盛唐进入了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时代,四方来朝,万邦臣服,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天朝上国。

    寒夜的宫墙下,青石板上凝结的霜花在灯笼昏黄的光晕里泛着冷光。沈明昭裹紧狐裘,踩着积雪匆匆穿过回廊,檐角垂落的冰棱在她经过时轻轻摇晃,发出细碎的脆响。方才御书房那场对峙,南乾使者萧砚之提出的 “以诗论政” 之局,此刻仍像根银针般扎在她心头。

    “小姐,枢密院送来的密函。” 贴身侍女阿夏候在暖阁外,冻得通红的手指将密信塞进她掌心。沈明昭展开泛黄的宣纸,潦草的字迹在烛火下泛着诡异的青蓝 —— 是用秘法调制的显影药水写成的情报。

    “南乾暗卫已渗透京城?” 沈明昭瞳孔骤缩,信纸边缘晕开的墨痕在她指尖洇成深色。窗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守夜的侍卫高声通报:“启禀郡主,萧公子求见!”

    雕花木门被推开的刹那,寒风裹挟着雪粒灌进屋内。萧砚之玄色锦袍上落满霜花,腰间玉牌在暗处泛着冷光。他负手而立,狭长的丹凤眼扫过桌上未及收起的密函:“沈姑娘深夜研读兵书,倒比寻常闺阁女子有趣得多。”

    沈明昭不动声色地将密函折起藏入袖中,淡淡笑道:“不过是些闲书罢了。萧公子深夜造访,莫不是为明日诗会的题目?” 她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重物坠地的闷响。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掠出暖阁。

    庭院里,三名黑衣刺客横尸当场,喉间均插着淬毒的银针。萧砚之蹲下身,指尖划过刺客袖口暗绣的云纹:“南乾天枢卫的标记。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顺利完成诗会。” 他话音刚落,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梆子声,整个皇城突然陷入一片漆黑。

    “不好!是调虎离山之计!” 沈明昭脸色骤变,提裙往御书房方向奔去。宫道上人影攒动,火把将夜色染成诡异的猩红。当她赶到时,御书房的门窗已被撬开,满地狼藉中,象征两国盟约的金缕玉册不翼而飞。

    “郡主来得不巧。” 萧砚之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后,手中把玩着半截染血的玉佩,“这玉牌,倒是和您腰间的那枚颇为相似。” 沈明昭低头,腰间的玉佩果然只剩半块,断裂处还沾着新鲜的血迹。

    “萧公子这是何意?” 她后退半步,手按上腰间软剑。萧砚之轻笑一声,将玉佩抛向空中:“南乾丢失重宝,本使自然要讨个说法。听说沈姑娘擅长诗词,不如以这失窃之事为题,作一首诗如何?若是答得上来,或许能洗脱嫌疑。”

    沈明昭望着空中翻转的玉佩,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南乾使团此行,醉翁之意不在酒。” 她深吸一口气,吟道:“九重宫阙夜深沉,玉册蒙尘祸事临。莫道萧墙无暗鬼,须知明月照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