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9章 最笨却最精准的法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sjwx.la
    第459章 最笨却最精准的法子 (第1/3页)

    这个才是让他们头疼的。

    比如涂料,就算拿到别人的样品,用光谱仪质谱仪分析也没有用,也只能根据所含的元素推断所含的化合物。

    每一种成分的具体含量却没有办法确认。

    因为有些成分微量却起到关键作用,一旦进入复杂的环境中,就受到各种污染,进行分析的时候没法确定各种微量成分到底是最初就加进去的,还是后来污染弄上去的。

    更有甚者,有可能是敌人故意小范围喷洒来混淆判断,防止被破解。

    程时说:“好法子没有,但是笨却肯定有效的法子却有一个又。就是要砸很多钱。”

    那人问:“说说看。”

    程时:“其实吧,发达国家对于某种涂料的最佳配比也只知道个范围。由于计量的误差和各种原料的纯度,就没有办法绝对精确。”

    “所以按照这种思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不断缩小范围的办法来寻找相对优化的配比。也就是用穷举法。比如涂料,知道了大概的成分和含量,就按照大概配比,以等量递增递减各种成分的方式,排列组合所有可能。分别测试,看看那种配比范围效果最好,然后再在这个范围内,继续缩小递增递减跨度,排列组合,再测试,缩小最佳范围直到得到满意的。。”

    “如果发现我们得到的最佳范围有好几个,但是在这几个里面都得不到近似于先进水平的参数,那就有可能是制取方法问题。比如温度控制不合适,气体杂志,破坏了某种化学成分的特性,影响了晶体形成。那就把得到的相对满意配比的物质再用不同条件来制取,继续排列组合,总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同理,各种材料和药物都是这样。”

    “这个法子,耗时长,花费多,但是结果确定。这个方法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有可能意外成果,比如得到比对方更好的,但是配比截然不同的配方。因为别人在研发的时候,可能是只在一个范围内做试验,不像我们漫天撒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sjwx.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