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雄心 (第3/3页)
他们早就有了组织,如何能被他们给兼并?
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在西南方,那里的山口外是麻城,更远处就是更加富饶的黄州。
可他们这些人也是能打鄂岳观察使的主意?
但杨延保又清楚,宗族继续困在山里是没有未来的,现在他们几代人还能记住祖先的遗训和荣光,可再往后,谁晓得出个不肖子孙,他们杨氏不就还会和此前占据阴山关的那个聚落一样,生死族灭。
山林里就是这么残酷,资源短缺,它就不养废物。
所以要想将宗族延续下去,就必须跳出这座大山,但却不是像他兄长那样,靠自己单打独斗。
杨延保就很认真考虑过一个人,那就是光州刺史赵怀安。
他们对于这位光州刺史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也就是此人这两月多发兵攻山,才晓得北面的山外出了这么一号人物。
但当时也没几个山棚把这些山外的光州军当回事,毕竟山神可不会庇佑那些外人,也确实如此,这百年间,也不是没有刺史贪恋茶叶的巨大利润,试图攻山。
可不都是,兴兵而进,狼狈而返吗?这一次,那个光州刺史不过是在重蹈覆辙吧。
可随着北面的山棚一个个被扫掉,阴山关附近的山棚们慌了。
这才过去了多久?不过就是两月吧,多少山棚被那些光州军攻破,一个个茶园被光州军给控制。
所有人都晓得,这一次不一样了,他们必须团结在杨氏的周围,和即将南下的光州军拼死一战。
所以,这段时间,投奔杨氏的山棚络绎不绝,每日都有数十人带着家当加入到杨氏的队伍中。
这些人确实是有一些,是希望获得庇护的,但更多的,其实是眼热杨氏占据的这条孔道,他们更渴望杨氏能带着他们顺着打进麻城。
再无知的人,都晓得,劫掠得劫富人。
也许就是兄长,听了太多这些人的鼓动吧,这才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你们真的不晓得,我杨氏的生死时刻已经到来了吗?
昨日被俘到光州保义军的大营时,杨延保就发现了这支军队的不同,这应该是那位刺史的一支先遣军,人数并没有太多。
可即便如此,这支队伍都充满了章法,他们那些人才叫职业的武人,这些人甚至吃饭的时候都是排队打饭,而这是山棚能做到的?
想到这里,杨延保想都了大别山历史上的大浩劫。
那是南朝的刘宋元嘉时期,南朝有个叫沈庆之的将军就如今日那位光州刺史一样,开始进山掠口。
而历史上,那为沈庆之掠了多少山民呢?数次扫山,前后掠得丁口十七八万。
所以杨延保比山里这些人都明白,他们这座大山不是攻不破的,历史已经给了答案。
只是可惜啊,他的这些亲党和山棚众,脑子里只有钱和刀,没有历史和文字。
而他也自然成了那个不合时宜的。
现在,杨延保就从那位光州刺史看到了沈庆之的影子,那光州刺史能两月就破了北面诸山棚,说明他们那些人对山里的情况是有一定了解的,而且极善山地作战。
此外这些人现在放过了中间群岭的山棚,直接顺着潢水南下到阴山关,说明刺史的光州刺史已经明白控制大山的唯一方式就是控制这些孔道。
而现在,人光州兵战力又强,战术又对,坐拥山外无穷人力,山内的山棚哪有什么胜算呢?
既晓得大势如此,那为何不早投那光州刺史呢?毕竟越是投的早,才越会被重视呀。
可这些话,杨延保没有一点要说的意思,因为他说了也是白说,谁让他是个武艺粗疏的?即便他读了很多书,了解数百年的历史,可在兄长这些武人的眼里,他还是一个娃娃而已。
望着踌躇满志的兄长,杨延保心中叹了一口气:
“兄长啊兄长,家族是会在你手中兴盛,还是会在你手上走向灭亡啊!”
咳嗽了声,杨延保打断了兄长的畅想,说了一个情报:
“刚刚贼营皆挂起了白幡,应该是敌军什么大将战死了,而现在他们正拔营要撤往岸边。”
杨延庆一听弟弟这话,马上意识到昨日被他击落下马的敌将很有可能就是敌军主将,高兴地跳了起来,还埋怨地捶了一下弟弟,怨了句:
“这么重要的事,你应该立即和我讲啊,光杵着那干啥。”
然后杨延庆就不管这个弟弟,让伴当们给他披甲,然后再一次跃马驰奔出去。
只是这一次,阴山关内钟声大响,无数听到钟声的山棚们,赤着脚,踏着草鞋,手里举着各色兵刃,就一窝蜂地随着十几名骑士冲出了关。
此刻,带着大部分山棚出击的杨延庆,跃马冲前,很快就看到了正在撤往岸边的光州军。
他望着白旗遍布的敌军,大吼一声:
“好生无礼!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也不将我这主人放在眼里,今日便要让你们全喂了鱼虾。”
说完,其人率部就冲向了远处岸边慌乱的保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