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回家 (第2/3页)
!公若不弃,幕府判官一职,虚位待先生。”
是的,实际上就是从这一题,赵怀安就能看出这是他要的人。
不仅仅是才华的问题,而是他看出了此人的野心,那是一种渴望颠覆现有政治秩序的野心。
一开始赵怀安问的是朝廷欲振作,要如何?而这袁袭如何答的呢?
“唯雄主出,扫群雄,再兴社稷!”
这人和自己对路!
所以赵怀安直接不用再试了,当下就以要职聘请了袁袭。
那袁袭也很激动。
在天下诸官中,幕职的待遇是最好的,甚至比朝廷同级别的正官的俸禄要出一倍不止。
一个判官每月料料五十贯,杂给二十贯,而朝廷同级别的郎中,一个月才二十五贯,虽然后者这些年也陆续加俸了,可还是不能和幕职相比的。
而且本朝的幕职还不是前汉以前那种府主私人,他是朝廷的国家官员,有职有官,可以说被幕府征辟后,那就是一跃入了龙门。
而袁袭一介清贫书生,看书访友,一切用度皆是其母和娘子浆洗衣服换来的。
所以这样的职位对他和他的家庭来说,都是一步登天的跃升。
所以袁袭对此不激动那是假的,可他真正激动的却是赵怀安这个人。
他来夜谒赵怀安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
如今天下,就是讲兵权,一个刺史能不能做得长久,能不能有所作为,就看他能不能抓住地方兵权。
而现在这位光州刺史还没到任,就带着数十大舟,附众数千,甲士千余,光骑军就有数百,只这些骑军在江淮就是无可匹敌的力量。
此外他也听说了,这位刺史当年在寿州杀了六人逃到了西川,四年打出了这份家业,这是何等了得?
正是家贫,所以袁袭才知道他们这样的人,要想白手起家那真的是难如登天。
至于十六岁就杀六人,这在袁袭看来,更不是问题了。
庐州这边的人都知道,当年那赵大是为了父亲报仇,休说是在前代了,就是在本朝,那也是一等一的烈性汉子!哪个江淮丈夫听了这故事,不要多吃一碗酒?
更不用说,十六就敢杀,能杀,这等胆魄、勇力,无怪乎在西川打下这样的威名。
所以袁袭是很看好赵怀安,这才做出了半夜拜谒的荒唐之举。
要晓得,军队夜晚扎营,必行宵禁,凡遇人,必要对当夜的夜号,一旦有迟疑或者对不上的,直接就是一顿箭矢。
这一点,连赵怀安都不敢乱整,昨夜他从丁会那里得知了家里的情况时,整个肺都要气炸了,可他硬生生忍住了,只让刘信带着最精锐的突骑悄悄出营。
正是因为半夜大军,宜静不宜动,他威望虽深,可营中现在有大量恩义未附的沿江义从,赵怀安不敢赌。
所以按照正常的情况,袁袭的命运本该是在辕门口就被射死。
可偏偏昨夜那个丁会先来了,所以当时巡夜的就已经在辕门处执灯火,因看清是个穷酸书生,所以才允了进来。
不然休说这里和赵怀安对策了,这会尸体都发僵扔在道边了。
不过现在袁袭赌对了,眼前的这个光州刺史赵怀安哪里是寻常武夫啊?武夫能问出那第一个问题?武夫能看出自己那番对策的高明?
只能说,这是天授我主啊!
于是,他毫不犹豫,对赵怀安一拜到底,感激道:
“袭困顿半生,邻人皆知我是个妄人,只有家母和糟糠理解我,支持我,今日我想求使君一事,能否将我家人一并接入营,带他们去光州。”
赵怀安一下子就明白了,他拍了拍袁袭:
“大丈夫就要快意恩仇,得意时就要人前显圣。那些老人会说什么中庸含蓄,所以这天下就成了这鸟样,而想改变天下,就非得靠我们这些年轻人不可,以无匹之锐利,打碎一切牛鬼蛇神!”
说着,赵怀安把门徒中最机灵的何文钦喊了过来,让他和庐州城要十辆辎车,备齐八车聘礼,敲锣打鼓回袁袭居住的里社,将袁袭的家人都接入营中。
这聘礼倒不是赵怀安自己乱搞,而是这就是国朝的制度。
府主辟署幕职,先下一纸聘书,“语皆用四六,大略如告词”,随书还要送上一金帛“聘礼”,所谓“撰书辞,具马币”,最后将辟书送至长安,换得朝廷命书,如此一个幕僚就成了国家的正经官吏了。
而现在赵大就是走这个流程,只是更加隆重。
至于袁袭本人,他说要随赵怀安去霍县,至于为何不随聘车回家乡?
用他的话来说,他见不得母亲、妻子落泪。
这真是个性情人啊!
就这样,袁袭加入到了赵怀安的骑队中,一路奔至霍县,现已能见霍县城了。
……
赵怀安带着四百突骑,纵马扬鞭,老远就激起了无数烟尘。
在能看到霍县城的时候,他下令降下马速,然后缓缓前进。
霍县城外有一片棚区,赵怀安要是带着数百突骑纵马突前,必然会让那里陷入混乱,他家人还在那里呢!
赵怀安在前,一众义子、义社郞执槊在侧,身后是背嵬们扛着告身旗这些仪仗,郭从云、刘知俊这些骑将则已带着两翼的突骑张开了队列,将霍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