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乡党 (第2/3页)
走更近的,他就成了山南东、淮南两道的谈资笑料了。
谁都有炫耀心,可做到刺史这个层面的,多少都会遮掩一点,或者欲盖弥彰一些,可真就没见过像赵怀安这样赤裸的,竟然带着仪仗绕远路也要过家乡一趟。
可消息传到庐州、寿州的官场后,两州吏长的感受却完全不一样。
他们一下子想起来,这个赵怀安是谁了。
大概四年前的时候,寿州霍山县发生了一起骇人杀人案,当时六人行于夜间,都被一人用劈柴刀砍死。
后来经过查证这六人都是霍山县放钱的浪荡和牙人,而在他们后面人物的推动下,霍山县的推官很快就锁定了不少目标,其中就有杏花村的赵家人。
杏花村因村口坡外连绵不绝的杏花而得名,且因酿造杏花酒,此村人人都是好酒量,虽然挣钱不多,却豪爽爱交际,在霍山一带很有威望。
四年前,杏花村的杏树不知道因得了什么病,一夜之间都枯死了,当时为了买新树苗,赵家人正和霍山被杀的这群放捉钱的借了钱。
可不晓得犯了什么邪,新买的杏树没多久也死了,这个时候那些捉钱浪荡忽然出现,就要来收酒坊,甚至还打死了一个老人。
再后来,这六人半夜在道上就被人用柴刀给砍掉了头,人头都堆在了一起,要多吓人就有多吓人。
而后来,寿州的推官就知道那个被打死的老人有一个大儿子,之前一直在外浪荡,以前还有人偶尔见过此人于肆内吃酒,可自命案后,再无人见过此人了。
而那个爱吃酒的大儿子,正叫赵怀安。
不巧,正与传驿送来的那位新任光州刺史赵怀安同名同姓,还都是寿州人!
这下子,大家哪里还不明白,当年那个十六就伏杀六人的刁徒,赵怀安,回来了。
想到这里,长史郎幼复额头就冒虚汗。
他本身胆子就不大,只因为熟稔州内人情,所以才被新任刺史郑綮(qi三声)拔为长史,然后就事情都往郎幼复这里一推,然后自己开始游山玩水,还爱做诗。
对于这位刺史,州内都无所谓,他们这些本地土豪最爱这种不管事,不折腾的,所以即便这位刺史写的都是一些歪诗,但还是各个吹捧。
郎幼复还是非常羡慕这位刺史的,他人生的模版也不过就是活成人家现在这样。
出自五姓七望,年少中第,没太多钱,但也不为没钱而烦恼,前期一直在中枢清贵,外放地方了,就是大州的刺史。
然后平日无案牍劳形,整日就是和州内那些和尚、道士游山玩水,写一写歪诗,然后随随便便赢得别人的赞美。
所以今日迎接这位光州刺史的时候,这位庐州刺史郑綮,就将传驿往郎幼复手里一扔,把这种迎来送往的活交给了他,然后就又带着小队人出城游山玩水了。
以前,郎幼复一定会羡慕自家刺史的潇洒,可在今日,当他看着前后望不到头的船队出现在眼前,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使君哎,你闯祸矣!”
然后,郎幼复再不敢耽搁,在对方船队下锚的那一刻,就带着队伍上前迎接。
……
最先下船的是一众川康骑士,这些人这段时间可是受老罪了,自打上船后就开始晕,要不是赵怀安一直给他们补充新鲜蔬菜和盐水,他们这些人非得晕死在长江上。
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这些来自高原的川康骑士却习惯了,他们也会走到甲板上眺望那万里长河,以及那沿岸的风光。
他们这些人中实际上有不少是唐人,不是从平原逃税到的高原,就是被吐蕃掳掠过去的。
可不论怎么来的,他们这些人实际已经对大唐没有太多的情感,甚至印象都很模糊,唯有高原翠绿的草场,以及唱着山歌的情妹才是他们的心头好。
直到他们贪那几十贯的安家费,直到他们听了赵怀安说的事少钱多的许诺,他们登上了那些船,向着东南顺流而下。
也正是这一路,他们知道了大唐的广阔,也见识了高原之外还有这么广大的世界。
他们一直觉得世界只是高原、雪山和群岭,而闯入到这些地方后,他们还隐约明白,可能他们才是被抛下的一群人,没有人在乎是不是存在过这样一些人。
那一刻这些川康骑士是惶恐的,但很快在那位唐人军将的身上,他们却看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既然天下不识得我们川康骑士,那我们就去名扬天下!
于是,这些川康骑士们越发重视起派头和仪表,此番下船后,明明也是五月天了,淮南这里开始出现湿热,但这些人依旧腰缠着羚羊皮毛,腰间系着貂尾,头顶插着翎羽,纵马驰骋,尽显武风。
而在川康骑士之后的,则是保义都的老三营,他们并没有着甲,而是穿着束身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