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害 (第2/3页)
直等赵怀安和曾元裕说完话,才过来。
赵大就猜到老领导是有重要事说。
果然,宋建开口的第一句就是:
“光州四战之地,虎将据之,为国家福气。可要是赵大你开始马放南山,觉得仗打够了,要享受享受,我怕你在光州是难善终了。”
赵怀安连忙请教,因为他知道老宋的作风就是,要不不说话,要说就必有缘由。
宋建和赵怀安两人走到大渡河的古渡口,他望着蔽日遮空的白帆,见漕船上的保义都吏士们不断和岸边的外藩袍泽招手挥别,人人脸上都带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他们都知道和都将去光州,不光分到地,还能分到老婆,到时候他们就能在光州开枝散叶,也做一系之祖。
可这些人,包括赵大,都对光州的危险,一无所知。
叹了一口气,宋建对赵怀安说道:
“光州此地有三患,你不可不知,为一为江贼、二为山棚、三为私贩。你要是不清楚这个,去了光州恐怕要吃大亏。”
“而我料,那高骈之所以将你安排在光州做刺史,也多因为这三个。”
赵怀安躬着身子,竖着耳朵认真听着,这是老领导临行前的谆谆教诲,一言可抵千金。
岸边的湖风大,赵怀安很自觉站在旁边挡风,宋建点了下头,然后继续道:
“这江贼就是劫掠在淮水段的江匪,自艰难以后,我朝就开始依赖东南贡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盐、茶之利,一年得利七百万贯。而这庞大的钱银全部通过淮颍水道输送长安。所以常有淮水江贼啸掠江上,州郡不能治。”
“而这第二就是山棚,你光州地处桐柏、大别群山,山内棚民既憨又蛮,杀人残忍,射猎而不事农,迁徙无常,勇悍善斗。”
“当年淮西兵精将勇,有三类,一为回鹘、突厥、高丽之南迁移民,这些都是昔日被我唐击败后内附迁移至此。二为浮海南下之平卢武人和其子弟后裔,三就是你们光州的山棚。”
见赵怀安没有反应,宋建讲得更直接了:
“淮西这地方虽是中州,但浸染胡风,州下好人不多,人心过于夷貊,你且要多注意了。”
赵怀安憨笑:
“宋公,你这说得太严重了吧,此前光州又不是没刺史,不也过得去了。”
宋建摇头:
“你且继续听我说完,刚刚说完江贼、山棚、这光州还有第三害,那就是私贩,是私盐贩,私茶贩。而这三害,你以为是三个吗?实际上三害只有一害,那就是光、蔡之忠武军。”
赵怀安听到忠武军这个词,一下就认识到严重性了,忙拉着老领导的手,苦道:
“宋公,你一定要教我,得给咱说清楚点。”
宋建拍了拍赵大的手,点头:
“我就是要教你,免得你死得不明不白的,那你可得听仔细了!”
“自朝廷取东南盐茶之利为己用,留给地方的只有营田的收益,可这些土里的产出如何满足藩镇的需要?你也是带兵的,知道带我唐的兵,那是要花多少钱!所以,沿运河道的藩镇,都是想尽法子从水道上捞钱,就如徐州劫掠埇桥道贡船,忠武军也同样对身边的淮颍水道下手。”
“可淮西军自被拆分后,历任中原军节度使皆是朝廷卿命,有这些人在,藩内的武士们是不能直接去抢水道的,于是便有了江贼、山棚、私贩。”
“淮西三分后,有大量的武士流落于野,他们大部分都是进了光州群山做了山棚,然后这些人又熟悉淮水道的情况,沿江架船撑篙之徒,多为其眼线,每有大船行过,必出山劫江。”
“而劫掠所得之财货因为无法变卖,所以他们会等光州的山茶成熟,然后就带着财货入山区购买大量的茶叶,然后再变为贩私茶者北归本州货卖,循环往来,终而复始。”
“如此积年累月,沿江之民,何人不是江贼,山内之落,何处不是贼窟?更不用说,把持这一网络的就是申、光蔡之群豪?”
“你赵大怎么跟他们斗?拿什么跟他们斗?靠你那千百的保义都?别忘了,就这千把人,还有不少是许、蔡的,这你怕不怕?”
赵怀安倒吸一口凉气。
明明阳光明媚着,可赵怀安却觉得好冷好冷。
这还没完,宋建又继续道:
“那高骈将你放在那,就是要斗这三害,去斗那忠武军。从公来说,他出自神策军,和朝廷的利益是一致的,这些人都是趴在朝廷血管上吸血的虱虫,朝廷多少年就想扫掉这个祸害,可几次都失败了,甚至想单独将光州拆出个仙州,都没成功。”
“而现在出了你这么个愣头青,手里又好像有点兵,还心心念念回老家娶老婆、建宅子,不把你放在那,都对不起朝廷。”
“这是从公的一面来说,而私的一面就是你可知现在淮南节度使是谁的人?”
赵怀安老老实实说:
“末将知道那刘邺受渤海高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