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章 :美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sjwx.la
    第一百三十章 :美职 (第1/3页)

    乾符二年,四月二日,汉源台地。

    这里是赵怀安新生的地方,此时正有一群大和尚在一处巨大的坟冢前吟唱,木鱼声敲碎着清晨的寒冷,还有一面面招魂魄,在大渡河边一路排去。

    这是赵怀安在给昔日战死在大渡河台地的黎州军袍泽祭奠,他专门从成都找来了一群圣慈寺的大和尚来做法事。

    这帮大和尚贵是真贵,可也确实有活,法事做起来让赵怀安都有一种肃穆感。

    此时赵六还有四个昔日黎州军的牙兵一道哭得稀里哗啦,这四人都是当时黄景复的精锐心腹,在黄景复被腰斩后,这段时间就一直潜伏在成都,准备向高骈复仇。

    可当高骈打赢了南诏战争,这几个心中还有国家忠义的关中汉子,决定放弃了袭杀。

    毕竟,于国家来说高骈是功臣,他们做不出以小义坏大义的事情来,所以四人一商量就来投奔这段时间特别扎势的赵怀安。

    毕竟这段时间赵怀安的名声可太响亮了,军中呼保义,谁能不知谁能不晓得?更不用说他们还是昔日的袍泽。

    而且他们都听说了,那赵六一个黎州军的管乐唢呐都在保义都混得如鱼得水,可见赵大是个恋旧的。

    四人来投奔,赵怀安直接想起了他们四人,没办法,同为牙兵出身,这四人什么水平他记忆太深了。

    他只是记忆碎片化而不是彻底失忆了,见到熟悉的人和事,这些记忆就会自己蹦出来。

    所以不用赵六帮着说话,赵怀安就收下了这四人,还留在自己身边做牙兵。

    如果赵怀安过往的记忆没有错的话,这四人正是昔日黎州军的最勇的一批。

    其中那个高钦德更是其中佼佼者,手里一杆铁枪,勇冠黎州军,就连昔日的赵怀安都不是他的对手。

    所以这个高钦德也是最骄矜的,虽然来投了赵怀安,但心里觉得这赵大也不过是时运好,让他来,他也行。

    可当两人于马上对冲演武了一遍,才知道今日之赵大早非昨日之赵怀安了,这也太猛了吧!

    不愧是阵斩酋龙,挣得呼保义之人。

    于是,四人老老实实给赵怀安当牙兵,顺便带着四个赵怀安的义子教习武艺,然后就一直等今日的招魂。

    此刻,大渡河边,赵怀安看着修葺一新的坟茔,上面是赵大找高骈帐下的从事顾云来写的碑文。

    这小顾年纪不大,据说今年才十四,可人家已经是中第进士,入了强力大藩的幕府了。

    这运道不得让老张给羞愧死?

    也确实如此,反正只要这小顾在,你就别想找到张龟龄。

    碑文是一段漂亮的四六骈文,赵大这段时间已经把唐代的字认全了,脱离了“文盲”阶段,可看到这篇碑文也还是头晕目眩,索性不管他了,知道都是写的一些好话。

    然后赵怀安在碑文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还有赵六的,至于顾云?那不过是个捉刀代笔的,都给了代笔费了,还想留名?

    实际上那顾云也无所谓,要不是幕府的掌书记让他来写,就赵大给的那点钱还想找他来写?

    不是说赵淮安人傻钱多,给起钱来大方得很吗?怎么名不副实?

    自以为被骗了的顾云,写完碑文就坐着驴车走了,连酒都没吃。

    赵怀安倒是不介意,他以后也是有家业的人了,也是该省省,该花花,小顾还年轻,又不要养家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虽然这会赵大又的的确确发了一笔大财,但依旧如此“艰苦朴素”。

    ……

    办完招魂仪式后,赵怀安就站在驴车上回营了,他留下赵六在这边招待那些大和尚。

    他让赵六和这些圣慈寺的大和尚们处处关系,后面他有大业务找这些放贷的做呢。

    赵怀安站着驴车一路回营,看到谷地战场的尸体也差不多都收殓好了,毕竟现在到春天了,再不处理,就要来瘟疫了。

    他们本来就处在川西的烟瘴之地,再不注意这些,那高骈也别想继续南下南诏了。

    是的,高骈到底还是雄心万丈,前几天刚把酋龙的尸体蜡好,就让那个监军使周从寓一并署了报功折子,直接送往长安了,先是坐船下到涪州,然后走荔枝道,五六日便可到长安。

    算算日子,想来酋龙的首级这会已经到了长安了吧。

    然后高骈就迫不及待的令大军修整,准备在四月初就拔营南下,送隆舜复国,到时候以一国内附朝廷,他高骈也是功德圆满,可颐养天年了。

    也正是这份高兴,他对赵大的事情也有点不在意了,倒是让赵怀安舒服了不少天。

    他一回来,就召见一众幕僚过来,询问他们,保义都家底清点的怎么样了。

    从邛州以后,保义都就一直在挣钱,但具体发了多少,因为军情繁重,所以一直没有来得及清点,这会好不容易休整了,赵怀安就让王铎带着幕僚、书手们好好清点一下。

    ……

    这边赵怀安坐下,刚喝点饮子,那边王铎等人就汗涔涔的过来了。

    这段时间保义都有钱有名,王铎那边招书手倒是顺利不少,这些人很多都是雅州、邛州、蜀州、还有黎州这些地方的,多是在刺史下面做过的老吏。

    现在这些地方都陆续光复了,可这些人还不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sjwx.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