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阵 (第3/3页)
老邓也不管其他,指了一个伴当去割那人首级,自己则将背后的旗帜拔下,插在了城头上。
焰火中,唐军大旗终飘荡在汉源城上。
至此,黄头军终于拿下谷地最重要的战略位置,所有人都相信胜利近在眼前!
只是谁都不知道,此时谷地外围,西川军正在纷纷溃散。
天亮了。
……
天一明,李铤、郭琪两部黄头军会师城内,打灭了焰火后,就以此城为阵地,开始出击四处的南诏军。
因战场的广大,以及溃散的西川军普遍都在山林中,所以此时谷地内的川西军大部还并不清楚眼下的形势,他们正按照之前的方略,在天明攻击南诏军的阵地。
此刻,各部西川军都士气大振,因为随着黄头军拿下汉源城,他们就有了这片战场上唯一的高点,城内的黄头军随时可以根据战场形势机动穿插到敌军薄弱处。
在战场的稍微北面一点,任可知带着西山羌军就如是,准备攻击对阵。
此时,天光破晓,谷地里忽然升起了浓雾,数不清的人和旗帜在浓雾中隐隐绰绰。
自昨夜奉命出阵谷地后,任可知就带着千余西山羌军抵达了这片战场,并直接宿在野外。
随着一声声鼓角响起,已经完成列阵的西山羌军们,举着各羌部落的图腾,还有羊头骨这些象征物,向着对阵缓缓移动。
浓雾中,西山羌军上飘着无数面绿绦旗帜,各种牛头骨、羊头骨在雾中时隐时现,望之就是一股蛮荒肃杀之气。
在西山羌军之下,也就是他的南面,夔州毛湘的五百兵、戎州谢承恩的五百僰兵、雅州张承简的五百兵、维州李顺之的六百羌兵都依次列在那里。
然后再下面就是西川衙军了。
其中,西川衙内五军都列在那里,分别为杨茂言、杨棠、杨儒、张顼、句惟立五部,其中杨茂言之前被安置在北面山岭,也是今日凌晨抵达战场的。
这五部兵人数在两三千人,也是这次野战的核心力量,他们将肩负进攻对面南诏军的中军主力。
按照此战杨庆复所调度的军略,他们这一次的战术是以中军硬抗南诏军,然后以北面的任可知、南面的赵怀安两部精锐为矛头,先行在两侧击溃敌军,最后包抄合围。
这就是之前为何赵怀安听到宋建让李师泰传令,让他不要下阵时,他纠结的原因。
实在是,如果他不去参战,那不仅是辜负了杨庆复的期望,更是害了此时已在谷地诸西川军。
那此时,保义都到底有没有下阵抵达谷地南面战场呢?
有!
此时保义都旗帜无数,遍于战场的南侧,两翼是眉州兵和维州兵,列阵于野。
就放佛昨夜他们都没有经历过袭击一样。
然后,如成都突将的赵怀义部、游奕军谢再兴部、右突骑马步使谢从本部,鹿头砦将杨行迁,白马砦将莫匡时,松岭关将侯矩,都各列阵在这三支主力的两侧,作为连接部。
其中,赵怀义的成都突将千人众就布置在赵怀安部的东北侧。
而在太阳彻底出来的那一刻,原先列阵在佛进山阵地的杨庆复,也带着牙军抵达到了阵线的三里后,并升起了他标志性的绣金节旗大纛。
阵线上的西川各军都观察到了后方升起的大纛,士气大振,漫长的战线上,时不时爆发出山呼海啸的欢呼。
此战必胜!
大概在晨时,南诏军和西川军这边都布置完毕了。
从人数看,两军相仿,但西川军因为占据了汉源城,所以整个阵线拉得更开,几乎以三面包围之态,将猬在汉源西侧,流沙河以东的狭长条河滩地南诏军给包围了。
所以,从战前来看,西川军的确占据着大优势。
这从此刻大纛下,杨庆复的神态就能看出。
此时这位西川宿将,坐在一面绣金大纛下,大纛上那金色的穗子随着山风的吹佛不断摇摆,杨庆复安坐马扎上,轻拍着自己的大腿,很是自信。
他也的确应该自信,因为在他看来,他已经彻底掌握了战场的主动。
南诏军找自己麾下的那些军将,杨庆复知不知道?他当然知道,不过那又能代表什么呢?代表着这些军将就会倒戈?
怎么可能?这些人怕是想被杀光满门!
所以,杨庆复用脚指头想都知道,那些南诏军最多就是让这些过往牵连深的军将们,做壁上观。
但他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昨日下午,他就将大部分靠不住的军将下阵到了谷地,还将自己最核心的牙兵、突将也派下去,怕的就是战线不稳。
所以现在那些两面三刀的诸将根本就没得选,如今人都到了战场,还能由得他们坐壁上观?
而且这些人本就是三心二意,一旦主力打顺了,那些人还不拼了命的出击抢功?
但这还不是杨庆复最为得意的,昨夜他让黄头军袭城才是他最绝妙的一招。
他通过放出假消息,说不会夜袭,而让汉源城内的南诏军丧失了警惕。
昨夜他喊来的四将,其实他只信赵大,因为只有他会后找了过来,提醒自己要多加小心。
想到这里,杨庆复心头一暖,下意识看向了西南边保义都的军阵,只是因为谷地起了大雾,所以也看不真切。
拍了拍手掌,杨庆复对旁边的牙将费存,沉声道:
“击鼓,进兵!将这一切结束吧!咱们西川人受得苦够多了!”
费存点头,对着身后的鼓阵就竖起了小旗。
于是,山谷间鼓声大作,军气勃于旷野。
闻此雷霆战鼓,战场北侧的任可知大吼一声:
“随我杀!”
说完,直奔对面的南诏军阵,以方面主将而行突将之举!
这真的大丈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