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豪杰 (第2/3页)
人答应,这些都不重要了。
此时,诸将已经形成了猜忌链,每一个被找的西川将都会想一个问题:
“对方是只找了我一个,还是也找了其他人?要是我这边不答应,但是别人答应了,那我明日大战是不是就危险了。”
而还有一点,那就是那帮南诏人竟然没找自己,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对于此时战场上各个西川将是非常了解的。
自己就是从这一次南诏战争中起来的,所以压根不会答应任何南诏人的条件。
此刻,赵怀安看了一眼那边抹汗赔笑的山行章,对这人倒真有了几分感激。
要不是这人来找自己,他现在还懵懵懂懂,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呢。
但赵怀安紧接着就想到了一事,为何这些南诏人会这么熟悉这些西川将呢?甚至有信心觉得可以动摇这些人的作战决心?
于是,赵怀安看向山行章,第一次语气严肃地问道:
“老山,你信我,我也信你,那咱们就是肝胆相照的兄弟,明日到了战场,是生是死,全靠咱们这份互信,但兄弟我现在还有一事不明白,你不和我讲清楚,我不安。”
于是,赵怀安就将心中疑问说出。
此时山行章已经彻底压宝赵大,今天稍晚,当南诏人摸到他营帐的时候,他真的是吓得半死。
不用见那人,就知道南诏人是许下滔天利益,不是让他明日倒戈,就是让他观战不动。
他是个聪明人,所以自然想得多,别人能想到的,他都想到了,但他又多想了一层,那就是旁边的赵大知不知道。
然后用脚趾头想,就知道南诏人一定收买不了赵怀安。
他现在的眉州兵有两部,一个是他麾下五百兵,一个是徐耕那边的三百兵,别看这人整天笑笑的,实际上为人非常正派。
团队里哪些人都是哪些德行,外人不知道,大伙还不知道呢?
所以一旦他这边和南诏人眉来眼去,那老徐肯定不会倒到自己这边。
而再看自己阵地旁边的两家,人保义都不用说了,麾下三个营,任何一个营都能碾死自己,然后旁边龙州的张造也是。
这人带着部分龙州夷兵到茂州带兵,此前一直在山里戍守,是成都权力场的边缘人物,这种人压根就不会和南诏人有交集。
这种情况下,南诏人也不会找上他。
所以这么一分析,山行章就知道,自己其实是没得选的。
所以他索性连南诏人的面也不见,见了,他怕自己抵御不了诱惑。
那既然不倒向南诏人那边,那他自然就得提醒一下旁边的赵怀安,毕竟他们这一翼的安危,可就指望保义都呢。
所以他这会稍作犹豫,就对赵怀安托盘而出,而且就当着旁边土包子张造的面,说了西川诸将和南诏人的关系。
山行章告诉赵怀安,他们成都是富啊,可真正从土里长出的财富才几个子,真正富的从来就是商贸。
而西川最重要的商贸就是和吐蕃、南诏的三角贸易,西川用茶叶、粗盐、布匹、佛经,和南诏换取金、银、宝货、丁口,又与吐蕃换丁马匹、皮毛还有高原宝货。
这条商道上运的不是货,而是金山银海。
实际上这条商道自汉时就已成型,当时号为“南中道”,可如果说当年是涓涓细流的话,自南诏、吐蕃先后崛起,这条商道就发展成了汪洋大海。
尤其是南诏成中南一霸,不仅整合了广大山岭,甚至去安南的商路也被打通了。
以前,大唐获得海外宝货和物资,不是从西域就是从广州,可南诏崛起以后,南中道的商贸就成了大唐第三条对外商道。
而且和前两个不同,这条商道至今不为朝廷所掌控,或者准确的来说,是不入土贡。
西域商道的利益是由回鹘、粟特商、长安大族们共享的,广州的海贸,是进入到皇室的土贡下的,其利润直接输送到皇室。
但南中道则不同,他形成规模拢共不过百年,又因为其间都是不服王化的土蛮,所以除了成都本地豪族,和他们背后的长安卿族,别人是压根插不进来的。
所以百年来,朝廷数发大军南下征南诏,但每次都功败垂成,最后形成了现在的妥协。
此后,南诏与川西诸豪族的联系就越发深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今天我们打一下,明日我们继续做生意。
没办法,实在是这里面的利润太大了,谁要是阻挡了大伙发财,谁都活不长。
山行章直接告诉赵怀安,就杨帅麾下的那些西川诸将,家里没几个不和南诏人做生意的,这里面谁是真做生意,谁又是做了唐奸,谁都分不了。
而现在能信的,除了赵怀安这种新起势的,然后就是张造、李铤这些从西北边戍调动回来的边镇精锐,然后剩下的,用山行章的话来说:
“赵大,其他人,你信都别信!这可不是战场上打打杀杀那么简单的。这里面的水,太深了!”
这是赵怀安第一次听别人从经贸的角度讲了南诏和西川的关系,这也解释了他心中一直以来的疑惑。
为何南诏一直就解决不了?为何南诏是战是和,都能切换自如?甚至为何南诏会如此了解他们?
以前他以为颜师会是唐奸,出卖西川情报,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