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四章 :飞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四章 :飞夺 (第3/3页)

川地区有着极强的影响力,而且杨氏在朝廷、寺庙都也有不小的影响力,大量的杨氏族人为卿官,为僧侣。

    用一句南诏冠族来形容他们杨家是一点不过分。

    所以正常来说,能让杨和丰烦恼的事情并不多,但现在倒真有一事,让杨和丰左右拿不定主意。

    不是他优柔寡断,而是事关家族百年兴衰,他实在不敢不谨慎。

    那就是,现在到底是该站国主酋龙,还是站那位太子隆舜。

    从理智上来说,国主酋龙作为他们的王,自然是要站在王一边的,可隆舜那边却是代表着未来。

    他们这些南诏上层贵族很清楚,以南诏国的实力和大唐西南诸藩相比尚且不敌,更何况和长安呢?

    所以每每南诏劫掠,都是在长安出援兵后就返回,可这一次他们掠川西,却是真的因小失大了。

    因为他们丢了嗣君隆舜。

    不是隆舜有多贤,而是他是酋龙那么多的儿子中,唯一一个成年的,一旦隆舜不再是太子,而酋龙老了,国内立马就会和陷入四分五裂,这是隔壁高原的吐蕃上演过的。

    而且一个更现实的就是,有了隆舜作为带路党,唐军可以直接攻入南诏。在以往,唐军也曾数次攻入南诏腹心的洱海地区,但那几次,唐军无一例外都是全军覆没。

    但以往几次,可都没有南诏的太子作为帮助啊,所以你让现在的南诏军将贵族们如何有信心。

    他们哪里是要诱敌深入啊,完全就是一溃再溃,要不是国主酋龙又从国内调来了三万大军堵在大渡河上,这些贵族早就放弃汉源,撤回国内了。

    可即便如此,有五六个贵族都还不满,他们已经联络好了,准备趁今日酋龙召集各军大将的时候再劝一次,而且如果这次文劝不行,他们就来武谏。

    他们也喊了杨和丰,让他一起劝,只是杨和丰自己还在犹豫,左右下不了决定。

    就在这时,外头的扈兵进来了,说时间到了,要出发前往国主所在的菩萨岭,再不去就要迟到了。

    没办法,杨和丰只能起身,他将两本奏疏放在了衣袖口袋里,一本写议和撤军,一本写决一死战,只能看具体情况再看递哪本了。

    杨和丰驻扎的山寨距离菩萨岭不算太远,他带着扈骑只是奔了一刻不到,就已经到了。

    当时大部分的军将都来了,而国主酋龙就在岭下扎了帷幕,请各军将入内。

    杨和丰感觉有点不对劲,趁着没人的时候,直接将那本求和的奏疏撕掉然后吃进了肚子里。

    然后他才带着几个扈兵去帷幕,还没进去,扈兵们就被罗苴子们给拦住了,最后只有杨和丰交了浪剑,被放了进去。

    一进去,杨和丰就听到里面在争吵,其中之前和杨和丰串联过的几个贵族已经站起来对酋龙劝谏,整个过程中,国主一直没说话。

    可就在杨和丰他们进来后,又有一批军将进来了,然后帷幕就被放了下来。

    直到这时,那酋龙才终于站了起来,忽对下面那几个贵族冷笑数声:

    “我欲与唐军在这里决一死战,谁赞成,谁反对?”

    这个时候,来参会的众军将、贵族们已经察觉出氛围的不对劲了,正惊慌地看着帷幕外。

    只见帷幕上,一名名甲士的影子都在上面,只有那几个背对着,正劝谏酋龙的贵族们看不见。

    其中一个还要说话,忽然酋龙暴呵一声:

    “你敢反我?”

    而随着这一声怒吼,外面的帐幕直接被撕破,冲进来数十名披甲罗苴子,然后直接将还站着的贵族们全部杀光。

    此刻,看见所有反对者全部倒在血泊中,酋龙第三次大喊:

    “我欲与唐军在这里决一死战,后面的大河,除了我死,或者我等带着唐军的缴获,不然谁都不准一人过河!”

    这下子,所有人军将齐齐跪在地上,大喊:

    “我等谨遵皇命!”

    就这样,南诏军放弃了最后的撤离,决定在汉源这块地方,与唐军决一死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