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1000万用户,对手出现!妖精,快把我爷爷交出来! (第2/3页)
架构自行设计处理器内核,可对指令集进行扩展或修改,但需保持兼容性。
高通、博通和苹果从ARM公司购买的专利授权便是这一种,灵活性最高,价格最贵。
根据客户规模、市场定位、授权期限的不同,一次性授权费在数千万美币到数亿美币之间不等。
比如华为购买ARM V9架构,由于是永久授权,费用竟高达10亿美币之多。
第二种是内核授权,也叫IP核授权,直接提供现成的CPU核心,可与GPU等元件,集成到同一颗SoC芯片上,但无法大幅修改核心设计。
山星、联发科购买的就是这一层级的授权专利,灵活性和授权费低、版税抽成高,但产品上线快。
第三种是使用授权,仅允许客户使用已封装的CPU核心,不能修改或扩展,通常用于嵌入式系统或低端市场。
授权费最低,灵活性也最差,多用于售价低廉的物联网芯片。
OFO单车和云速快递柜上的芯片,基本都是这类授权的产物。
陈延森准备将Orange Z1低价授权出去,先把市场抢到手再说。
前期养,后期割。
研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
Orange Z1只是橙子科技自研CPU架构的起点,而非终点。
届时,他倒要看看ARM还怎么捞钱?
特么的,连老子都敢宰,找死!
陈延森眼神微眯,闪过一抹冷冽之色:“国产芯片就从Orange Z1开始吧!”
迈克·凯勒和吴盛裕忙着验证Orange Z1的优越性,丁厚盟忙于专利申请工作。
“晚上去三角洲。”
陈延森给宋允澄发去一条信息。
“要不,你先休息两天,我看你最近好像有些累。”宋允澄秒回,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陈延森神情疲惫的模样。
“我不累。”
“你买药了?”
陈延森看着短信内容,顿时被气笑了,看来他对宋允澄还是太温柔了。
买药?
我从来没吃过那些玩意!
陈延森撇撇嘴,手指飞快地回复道:“你Q4绩效没了。”
“……”宋允澄咬了咬牙,满心委屈道:我明明是在关心你的身体健康呀。
与此同时。
Mimo已经在北美地区上线了二十天,灯塔国、加拿大的用户量极速飙升。
累计注册数量已超1000万,日活用户稳定在430万,粘性和留存极高。
各类千奇百怪的短视频,对用户有着超高的吸引力,加上推荐引擎在暗地里发挥作用,使得用户越刷越上瘾。
不知不觉中,用户的手机流量就被掏空了。
为此,Mimo短视频的重度用户不得不办理无限流量套餐。
在Mimo的影响下,T-Mobile的Unlimited 4G套餐、Sprint的Everything Data套餐和MetroPCS的4G LTE for All套餐,接连卖爆了。
其中,T-Mobile的市场部负责人最有商业头脑,当即找到了毛超荣,他想在Mimo上推广自家的Unlimited 4G无限流量套餐。
面对30美币CPM(千人曝光成本)、50美币CPA(手机套餐购买提成)和50万美币的广告合同,毛超荣没有丝毫犹豫,爽快接下了这项合作。
实际上,他也没想到,Mimo的下载和裂变速度会这么快。
直到视频剪辑师哈里森出现,他的剪辑手法堪称魔法,首个上传的视频,在短短两天内就获得260万点赞。
该视频又被转载到Facebook、Instagram和Snapchat上,视频右下角清楚标注着Mimo的水印。
紧接着,他又上传了第二个视频,内容是此前大火的哈里·波特魔法扫帚,但他的拍摄和剪辑技术更精湛,普通人根本看不出破绽。
仅仅两条视频,就让他在Mimo上收获了130万粉丝,一跃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网红博主。
一时间,吸引了大量精通特效剪辑的博主入驻Mimo,平台视频内容质量逐步得到提升。
Mimo在用户量突破1000万后,立马就被华尔街的投资机构盯上了。
要知道,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在上线之初,都不具备如此凶猛的爆发速度。
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格雷洛克、凯鹏华盈和柏尚资本的投资邀约纷至沓来,动辄就是上千万美币的融资款。
毛超荣做不了主,立刻就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陈延森。
“1000万美币就想获得Mimo的股权?想屁吃呢!”
陈延森毫不留情地拒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