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月球基地之始(求月票!) (第2/3页)
样装个逼。
但林燃的课每个月一次,你不可能每个月都发个这样的朋友圈,这样装逼虽然有效,但很刻意。
交大的学生们不屑于用这种方式。
他们想到的办法就是发林燃最新的朋友圈,自己手搓,确保这个表情包在交大微信群过去没有流传过,这样大家知道你又见到了林燃,目的达到了的同时还丰富了大家的教授表情包库素材。
而且如果你的表情包做的足够有意思,那么能够在交大校友这个范围内广为传播,特别有意思的还能出圈,也是对你玩梗能力的肯定。
这导致大家在原先所在的类似新生群、班群里发林燃表情包,成为了心照不宣的装逼方式。
当然他们今天还有别的发现。
王家瑞捅了捅刘济源的胳膊:“看你斜后方九点钟的方向。”
刘济源不解道:“有什么?”
王家瑞说:“教授和Pony在吃饭,腾讯的Pony,大佬原来也是吃食堂吗?我还以为他们有专门的小灶呢,我爸他们单位领导就吃小灶,压根不会和办事员一起挤食堂。”
刘济源低声道:“赶紧拍照,新的素材有了。”
王家瑞问:“什么素材?”
刘济源说:“你想啊,你把两个人拍下来,然后配上文字,Pony说你几个星星几个月亮,教授回答说1个恒星5个矮行星8个行星50万颗小行星82颗卫星。
Pony问我说的是qq等级,教授回答,我说的是我肩膀上扛着的责任!
最后再给教授整个全身照,肩膀上全是来自太阳系的星星。这不就齐活了吗!”
王家瑞吐槽道:“你小子真是个玩梗的天才!卧槽还真行,我有预感这个三格漫画肯定能爆火。”
月球上,这是最后的月球探测环节了,这个过程结束后,他们就要准备回地球了。
韦旭航站在登月舱旁,检查月球车上的仪器箱。
地震仪是一台紧凑的设备,约半米高,配有三条可调节支腿和折叠式太阳能板,内部装有高灵敏度传感器,能检测低至0.3纳米的地面振动,捕捉月震和陨石撞击的信号。
辐射探测器则是一个小巧的立方体,表面布满硅探测器,用于测量宇宙射线和太阳粒子的强度。
两台仪器都通过小型通信模块与登月舱连接,将数据实时传回地球。
“李丛,根据地图显示西边200米有个平坦区域,适合放地震仪,”韦旭航通过耳机说,语气沉稳,目光扫过平板上的地形图。
他指着屏幕上一个标记点,“这里远离登月舱,振动干扰最小。”
李丛点点头,调整宇航服的氧气阀,试图缓解手套带来的笨拙感。
“辐射探测器呢?需要开阔地带吗?”他抬头看向远处的阴影区,黑暗中隐约可见岩石的轮廓。
“对,辐射探测器得放在没有遮挡的地方,确保捕捉全向射线,”韦旭航回答,拍了拍月球车的货舱,“先把仪器装好,我们出发。”
两人将地震仪和辐射探测器小心固定在月球车上。
这辆六轮驱动的机械怪兽,车头镶着小米的Logo,轮胎宽大,专为月球的松软月壤和岩石地形设计。
车顶的太阳能板在低角度阳光下闪耀,车内的小型放射性同位素加热器确保设备在极寒中正常运行。
韦旭航爬上驾驶座,启动月球车,电动机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李丛坐在副驾驶,检查仪器固定情况。“都固定好了,旭航,你记得开稳一点,可不能让这些宝贝在路上出现什么意外。”
李丛想着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让大家从刚才的休息中脱离出来,重新进入到工作状态。
月球车缓缓前行,轮胎碾过月壤扬起尘埃,在1/6重力下如薄雾般飘浮。
地形崎岖,小型陨石坑和散落的岩石让行驶变得小心翼翼。
压根就和飙车无关,这速度比在盘山公路开还要更慢。
韦旭航紧握操纵杆,避开一块突出的岩石,车身微微倾斜。
“这地形比训练场复杂多了,”他低声说。
李丛点头道:“那肯定,毕竟地球上再怎么样也模拟不出月球六分之一重力的感觉。”
200米外,他们到达目标区域,一片相对平坦的月壤,周围只有零星小石块。
李丛跳下车,靴子陷入松软的地面,同样扬起尘埃。
“看起来不错,旭航,准备着手开始清理吧。”
两人弯下腰,用小型铲子清理地表的松散岩石。
低重力让动作显得轻盈,但宇航服的厚重手套使每一次抓握都像在与月球较量。
李丛捡起一块拳头大的石头,轻轻抛向远处,石头在空中划出一道缓慢的弧线,落地时几乎无声。
“这感觉像在玩慢动作延时摄影,”他吐槽道。
清理完毕,他们从月球车上卸下地震仪包。
仪器箱设计紧凑,折叠的太阳能板像一朵金属花瓣,等待绽放。
韦旭航小心展开太阳能板,调整角度对准低垂的太阳。
“南极的阳光角度低,得确保板子能最大限度接收光线,”他说,同时检查角度计,确认板子倾斜约15度。
李丛则打开仪器箱,取出地震仪本体。
他将仪器轻轻放在地面,检查内置水平仪。
“有点偏,左边支腿高了点。”李丛蹲下身,调整支腿螺丝,动作缓慢而谨慎,防止在低重力下失衡。
韦旭航在一旁协助,用头灯照亮地面,确保没有小石块干扰。
“小心点,这玩意必须要足够稳定,才能捕捉月震。”他检查水平仪,气泡终于居中:“完美!”
接下来,是通信模块连接环节。
一根细长的电缆从地震仪延伸到小型发射器,发射器将数据传输到鹊桥卫星,再中继到地球。
李丛插上电缆,确认连接牢固。
他翻动开关启动电源,仪器发出几声清脆的蜂鸣,屏幕亮起,显示初始化完成。
“文昌控制中心,地震仪运行正常,”韦旭航通过耳机向任务控制中心报告。
“旭航,收到,开始部署辐射探测器!”
他们返回月球车,取出辐射探测器。
这台设备的设计要简单得多,只需放置在开阔地带,无需复杂调整。
“得找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