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7章 春晚后台(4/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7章 春晚后台(4/4) (第2/3页)

模版的构建除了花钱,最主要周期很长,《火星救援》特效模版的构建,耗时八个月…我不觉得香港电影会有这样的耐心!”

    “《乘风破浪》…周期短?”

    “做电影嘛,都想着多快好省,但这其实是矛盾的,你必须有所侧重有所牺牲。那侧重哪个?牺牲哪个?

    “多”,你必须保证足够的片长,也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素材来剪出足够的片长,没法牺牲。“快”,我们就是想要春节档上映,不快不行啊。“好”,这还用说吗?不好还要做出来,是爱好打自己的脸吗?那最后我们只有把“省”牺牲掉了…这部《乘风破浪》的制作成本实打实的8000万!”

    “我举个例子,拍戏最多的时候我们用了九台摄影机,正常都是四组摄像机!后期我们也是边拍边剪、包括声音组都在现场,作曲也跟剪辑保持着同步的进度在推进…后期调色,直接动用了三个特效公司,一家公司专门调色,另外两家同步渲染…半个月时间,调色完成后,后期渲染也同步完成了,当天送检,当天通过了!”

    “…最开始没打算这么着急的,但一看定档的几部电影,我觉得没有理由错过春节档!”

    “香港电影人跟内地观众始终有隔阂,他们不太关心内地观众共情的东西…但谁都知道,内地市场才是华语电影市场的根本…”

    看过一条分析:十多岁拿着两毛钱钻录像厅,长条木板凳,32寸360P大彩电,里面的香港电影在劫金店、卖白粉、兄弟义气、差佬卧底大嫂偷人,偶尔再穿插点叶子楣、叶玉卿的大柰子…

    四十多岁拿着几十块进影院,单人随动真皮沙发,十几米8K大银幕,里面的香港电影还是在劫金店、卖白粉、兄弟义气、差佬卧底大嫂偷人,反倒连柰子都不露了!

    倒不是说想看柰子,这玩意背后的潜台词:我也知道这片拍得烂,可我就这水平了,观众老爷您别生气,我整俩柰子给您乐呵下。

    而现在的港片背后的潜台词是这样的:我拍得烂又咋了?你们这些观众就只配看这样的!

    ……

    ““哎呀,我的胳膊肘啊!哎呀,我的波棱盖啊!哎呀,我的腰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