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一章 扯下辫子,昂首向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sjwx.la
    第四百七十一章 扯下辫子,昂首向前 (第1/3页)

    因为这一趟行程较紧,在抵达纽约略作休整后,刘伊妃已经先行赶往洛杉矶的推特总部,替他把需要处理的公务先做整理。

    上线两年多的推特也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诸如市场中涌现出的其他对手的竞争,仅仅是新闻集团旗下的Myspace就不可小觑。

    一些新增用户增长率和活动的报表、第三方开发者API的接入,包括近期曝出的金·卡戴珊和歌手Ray的不雅录像,后者涉及到一系列营销炒作规划。

    因为从15岁开始就在接受着穿越者对她的网络营销,加上推特最初的创立也是出自她手,现在的刘伊妃在这些熟悉的领域完全可以扮演贤内助的角色。

    当然,对于一些重大战略决策还是要路宽亲自拍板,通过对面上的管理者陈士骏、孙雯雯等人施加影响。

    在奥运开幕式成功举办以后,孙雯雯也不必太过藏头露面,可以正大光明地出现在台前幕后。

    那些在她人生里有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也尽数湮没在如今顶级互联网社交平台副总裁的荣光中了。

    31号下午3点半,路宽来到纽约第六大道。

    看起来似乎还是一贯的轻车简从,身边只有阿飞一人陪同。

    不过这一次再进入美国境内,安保标准加强了很多,专业团队早就提供了一套完整方案。

    譬如在座驾前后护航的两辆凯雷德,里面一水的老黑壮汉。

    西装革履的受邀者下车,第六大道的阳光斜切过玻璃幕墙,将《时代》周刊总部大楼镀上一层冷冽的金属光泽。

    纽约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即将进入九月,气温徘徊在20度上下,已经有了些秋意。

    台阶前站着调试设备的摄影师以及今天的采访记者,国际事务记者 Michael Elliott(艾略特)。

    艾略特上前握手:“路,欢迎你。”

    路老板惊讶道:“《时代周刊》还有在门口迎接受邀者的传统吗?”

    “不,这是我个人的礼遇,摄影师也是我个人安排的,我想记录到个人的采访生涯中。”

    路宽笑而不语,他已经和这位记者艾略特通过话,知道他远不是表面上看起来这么和蔼可亲。

    今年57岁的艾略特毕业于牛津大学,曾任《经济学人》华盛顿分社社长,专注中美关系报道。

    他在去年策划了《中国世纪》,从经济、文化、环保多维度呈现中国变革,引发国际热议。

    因此今天的采访,不但是宣传,也是对抗。

    这些美西方的顶级记者们一向秉承的理念是,即便报道无法避开东大,也要通过他们的叙事主张和价值思路去施加干预。

    这就像是法庭上的检方和辩护人,有基于贯彻法律正义的合作,更有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唇枪舌剑。

    受访者需要杂志的宣传,杂志需要受访者的素材,但因立场不同,会在有限冲突内达成合作。

    艾略特微笑寒暄:“我亲眼见证了北平奥运会的开幕式,那是人类艺术的伟大杰作,所以我推荐了你作为2008年的年度封面人物。”

    “令我惊讶的是,杂志一反常态地同意了,以往这项决策至少是要到年底才能真正决定。”

    路宽微笑道:“让我猜一猜,是不是因为我参与了官方《电影促进法》的立法,好莱坞六大们找了游说团队来给你们做了工作,想把我拉到西方阵营,成为好莱坞在中国的代言人?”

    艾略特听得一怔,这个中国人怎么比自己还直白?

    “路,这个问题。。。”

    “玩笑话,别介意,呵呵。”路宽拍了拍艾略特的胳膊,两人一起进入《时代》总部。

    此刻因为一句所谓的“玩笑话”已经引起艾略特警觉的中国青年知道,自己能够来到这里,是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的合流。

    他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还要应对西方记者通过他,对于东大的试探和解读。

    身后响起咔嚓的拍照声和设备调试声响,第六大道的喧嚣在某个瞬间被隔绝。

    112年前,李鸿章曾拖着辫子走过身后的街道,镜头定格的是清帝国垂暮的佝偻背影;

    而今天,他的鞋底碾过同一块大理石,身后是鸟巢未散的焰火余温,和五千年文明淬炼出的脊梁。

    艾略特很有绅士风度地带他领略了挂满名人画像的走廊,爱因斯坦的乱发、丘吉尔的雪茄、设计师的从容。

    那些曾定义过世纪的面孔,此刻正沉默地注视着又一位东方来客。

    穿越者此刻的心中,有一种见证和融入历史的激昂。

    进入带着显著《时代周刊》风格的采访室,路宽的目光立刻被三面通天落地的橡木书架吸引。

    这些书架并非普通装饰,左侧书架整齐码放着1923年创刊以来的《时代》年度合订本,烫金书脊在射灯下泛着幽光;

    右侧则是历任年度人物的专访资料集,正对门的书墙陈列着《时代》记者撰写的普利策奖作品集。

    书格间穿插摆放着获评者签名照的复刻版,从海明威到基辛格,构成一部用镁光灯铸就的20世纪史。

    当然,是西方视角下的20世纪史。

    “路,请坐!”

    “谢谢。”

    艾略特很满意他四下逡巡的目光,相信很少有人会忽略这些书籍所代表的震撼、宏伟的历史。

    尤其是从1923年创刊以来的,这80多年间全世界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访谈区是丹麦设计师Finn Juhl的酋长椅与配套胡桃木茶几,两人坐定,艾略特开口道:

    “路,你是大导演,不妨指导一下今天的摄影机位。”

    路老板回头扫了眼角落架设的Sony HDW-F900摄影机,周围的打光、麦克风阵列声效捕捉等都非常精确专业。

    “非常完美,可以开始了。”

    艾略特点头:“好,那我们开始。”

    “我看过你在《拉里金现场》的采访,他的风格是天马行空,但我们会有一条主线。”

    “在我的设计中,这条主线是你所代表的中国艺术家,在时代浪潮中的表现,我们希望透过你去了解中国,可以吗?”

    “可以。”

    艾略特笑道:“既然是年度封面人物,那我们就从年初你的《历史的天空》谈起。”

    “这部电影前后经历的波折非常多,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你们的拍摄片场,中途受到了很多反对者的抗议,但终归在柏林大放异彩,在奥斯卡现场也博得掌声。”

    “实际上,我们也注意到,就在你拍摄这部电影的同时,2007年10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立。”

    “截至目前,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国别人权审查机制,已经开始对东大进行首次审议。”

    “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很凑巧的是,你这位东大导演,先后通过《历史的天空》、奥运会开幕式等途径致力于展现正面形象,事实上形成了对上述审议的舆论对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请问,这是否出自正府的授意,你对近日媒体给你贴上的红色标签如何看待,或是辩解?”

    这开门都不是见山,直接见刀。

    即便路宽对今天采访的难度有充分预测,还是没想到会从这么一个刁钻的角度展开。

    艾略特的国际视野毋庸置疑,他很擅长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素材加以串联,形成自己的论据。

    关于这次审议,在国内的讨论声是不大的,但在西方却被媒体拿出来热炒,原因不言自明。

    路宽可以避重就轻地一句不参与政治话题就轻轻略过,但如果这样,今天所有的话题几乎都要略过。

    他和记者处于一种合作对抗状态,消极对抗是没有意义的。

    “艾略特先生,请问你出生在哪一年?”

    “1951年。”

    “哦,我那我对刚刚你提出的问题就不那么好奇了。”路宽笑道:“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sjwx.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