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41章 说文解字 (第2/3页)
“五十”便是半个圈加五个点。
“运二百斤粮走三十里山路,每五人一组轮着抬,中间歇几次?”
他开始用棍子在地上画行军路线图,标注粮车、民夫组、休息点,嘴上说的是运粮,画的是行军布防的前奏。
青壮们只当是算运粮的账,算得更起劲了。
“守”字怎么写?常白山故意写得笔直而有力。
“像不像守住寨门?一个人不够,得两个人肩并肩,盾牌并一起!”
他看似在教守字,却借机讲解双人协同作战的雏形。
“攻”
字写得张扬跋扈,顺势讲出其不意,从高处往下冲的气势。
教“林”字、教“火”字、教“水”字……
每一笔每一划,都悄然无声地浸润着利用地形、攻击防御的朴素道理。
“咱们算完了数,活动活动筋骨!”
常白山随手砍来一把笔直的细竹竿。
“排好排好!像通宝阁运货的驮队一样,前后得有次序,不能乱!前面的人慢了后面得提醒,前面快了后面跟上!这叫协作!都站直了!乱得像被土匪冲散的货队,能行吗?”
他用商队规矩的名义,开始了最基本的队列训练。
前后对正、间距保持、简单的转向。
纪律的萌芽,在枯燥的站队和走路中悄然生根。
褚赢还真弄来了几把算盘。
常白山拍着珠算盘,声音清脆。
“拨拉一下,二五一十!这就好比打狼,十个兄弟不能全一股脑冲上去,得有人顶在前面,有人迂回包抄,有人看住退路,这叫排兵布阵,人少也能打得多!”他讲珠算口诀,讲的是兵力分配的基本原理。
枯燥的算盘珠子,在青壮们手中变成了理解简单战术推演的奇妙工具。
暗卫们则深入村民当中,以行商护卫的身份,分享着行走江湖的“常识”:
“老哥,你这砍柴斧子抡得挺猛,但缺了点巧劲,看见那边树墩没有?斜着劈省力,断口还齐整。”
“就像……嗯,打架时对着人脖子侧面招呼,比对着脑门硬砍管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