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人设崩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八章 人设崩塌 (第2/3页)

员们大可以隐藏在这些舆论声音的背后,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并且相信只要等他们增加训练时间,充分磨合战术之后,他们就可以打出像下半场那样的表现。

    傅晓峰不知道其他队友是不是可以,但他却觉得自己有可能做不到……

    实际上比赛结束之后,他的情绪一直都不是很高。

    没错,他在比赛中为池震送出了一次非常精妙的助攻,就像是他曾经无数次做到过的那样。

    可这么一个助攻数据却并不能抹除、抵消他在这场比赛中所犯下的那些错。

    比如在位置后撤到后腰位置上的时候,他有太多的丢失球权——这倒不是说他拿不住球,恰恰相反,他回撤到后场之后能够利用自己的脚下技术增强中国队在中后场的控球能力。毕竟他是踢前腰的,前腰面对的防守更严,拿球的时间和空间要求更苛刻。

    他丢失球权的情况其实是发生在中国队由守转攻,往前传球的时候,他习惯采取更冒险的处理球方式,比如直塞。

    这其实是他踢球的风格和习惯,他在前腰位置上经常这么干。

    不过前腰确实需要这种富有冒险精神的处理球方式和思路,大家也能够容忍因为冒险而丢失球权的结果。

    反正他丢了球权,还有其他队友,比如苏巨帮他抢回来。

    可如果一旦打成功,那就能直接撕碎对方防线,有可能带来进球。

    这种踢法风险很高,但收益也很高。

    但一直以来这就是傅晓峰的风格,和保守但安全的踢法比起来,他更喜欢冒险激进的足球。

    他的得分方式也多是禁区外远射,同样是不能保证进球率,但进了就是世界波的做法。

    因为这么踢丢失球权较多,但同时又经常可以奉献名场面,以至于有球迷给他取外号“蒙哥”——调侃他无论是传球还是射门,都喜欢蒙一脚。

    这个风格在前腰位置上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大毛病——当然会让他无法跻身世界最顶尖的中场大师行列——可傅晓峰也没想达到那种高度啊。

    以他现在的能力,如今在法甲冠军热门球队里当主力、中场核心,那是如鱼得水,每个赛季都能参加欧战。

    可以说在池震去斯高斯人之前,他就是王烈之下中国球员第一人。

    今年三十二岁的傅晓峰已经在里尔竞技效力了八个年头。

    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出国留洋第一站就是里尔竞技。

    他一点点从最开始的替补到轮换,再到主力、核心。

    两年前三十岁时他和里尔竞技签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合同,合同到期时他将年满三十五岁。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就是他在欧洲足坛的最后一份职业合同。

    履行完如果他不退役,应该也是回国踢球,就像现在国家队的副队长楚狱那样。

    他在里尔竞技虽然没有王烈那样辉煌的成绩,可也帮助里尔竞技拿到过三次法甲联赛冠军、两个法国杯冠军,和一次欧联杯亚军。

    论荣誉,也对得起“王烈之下的中国球员第一人”的称号。

    他不是世界顶级的中场球员,但也可以进入欧洲一流中场球员之列。

    要不然当初也不至于有取代王烈成为中国队的领军人物的心思,俱乐部的成绩和表现就是他的底气。

    虽然他并不像王烈那样喜欢各种加练、压榨自己,他的业余生活也比王烈丰富多彩,可绝对不代表他是个酒囊饭袋。

    所以对于自己在比赛中的糟糕表现,媒体可以不提,球迷们可以不管,他傅晓峰本人却不能不在意。

    他很清楚自己在这场比赛中的问题,并且不只是在踢球习惯上,还有体能和防守上的问题。

    这些问题以前在他只踢前腰的时候,都还只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

    现在随着位置改变和肩负任务更重,这些小问题就被放大了。

    国家队的新战术要求他有更大的覆盖面积,他得不断在前场和后场之间奔跑、接应、传球,梳理中场。这就对他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来在俱乐部和国家队他的防守任务属于有但算不上重的地步。

    大家都知道他是什么类型的球员,也都知道该怎么正确使用他——没有哪个主教练会指望傅晓峰在中场和对方球员肉搏,从一个优雅的组织者变成“绞肉机”。

    就算是在新战术里,国家队主教练何振勇对他在防守上的要求更多也是“把位置站住”。

    是傅晓峰自己觉得如果只是这样的话,还不够。

    所以他在比赛结束后,就决定要提前结束在国内的假期,回俱乐部加练。

    为此他连机票都订好了,还让经纪人找保洁公司来打扫公寓卫生,并且给家人说他要提前回里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