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装 (第2/3页)
老李像是下了极大决心,转身扯过麻绳:“我帮你捆结实咯!”
他踮脚踩上摩托车后座,布满裂口的手指灵巧地打结,麻绳与金属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
当最后一个结扣紧时,他拍了拍周益民的肩膀:“路上慢着点!”
周益民跨上摩托,发动机的轰鸣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
后视镜里,老李还站在仓库门口,指间夹着未点燃的香烟,身影渐渐缩成一个小黑点,与背后巨大的钢铁厂轮廓融成模糊的剪影。
暮色刚爬上四合院的飞檐,周益民推着载着太阳能热水器的板车艰难地拐进胡同。
铁皮包裹的集热管在夕阳下泛着冷冽的光,立刻吸引了正在院门口择菜的张大娘。
她直起腰时,围裙上还沾着几片菜叶:“益民,你这推的是啥玩意儿?铁疙瘩还反光呢!”
这声询问像是吹响了集结号。
正在生煤炉的赵大爷撂下火钳,系着红领巾的小孙女蹦跳着跟在身后。
晾衣服的王婶探出身,竹竿上的床单随风扬起,就连平日最沉默的老槐树底下,象棋摊的棋子碰撞声也戛然而止。
十几双眼睛盯着板车上的新鲜物件,七嘴八舌的议论声立刻炸开。
“这东西能吃?”老孙头眯着眼凑近,旱烟锅差点戳到集热管。
“别瞎碰!”周益民伸手护住设备,“这是钢铁厂生产的太阳能热水器!”他拍了拍泛着凉意的铁皮外壳,“有太阳就能烧水,不用煤不用电,往房顶上一搁,随时能洗热水澡。”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深潭。
张大娘的擀面杖停在半空,赵大爷吧嗒烟袋的动作也顿住了。
要知道在凭票供应的年月,煤球可是比肉票还金贵的东西。
王婶探出身,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兴奋:“益民,那得省多少煤票啊!”
人群中立刻响起此起彼伏的附和,有人掰着手指计算,有人小声嘀咕着自家的煤球用量。
“益民,你是咋装在四合院这里吗?”人群后排突然有人发问。
刹那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周益民身上。
老孙头把烟锅在鞋底磕了磕,眼睛里闪着期待,张大娘攥着围裙的手不自觉收紧,仿佛已经看到自家水缸里冒着热气的场景。
周益民当然读懂了那些灼热的眼神。
他摸了摸板车上的设备,想起老家土坯房上晒着的棉被,想起奶奶总舍不得多添煤球的节俭模样:“不是装在四合院,准备拿回去老家给爷爷奶奶用,我一个人也用不了多少!”
这话让空气突然安静下来。
张大娘轻轻叹了口气,赵大爷重新点上烟袋,火星在暮色里明明灭灭。
人群中响起零星的赞叹:“益民这孩子真孝顺。”
“老人家可有福气了”
可话音里都带着掩饰不住的失落。
周益民推着板车往自家屋子走,身后传来三三两两散去的脚步声,偶尔夹杂着惋惜的低语。
公鸡头遍打鸣时,周益民就起床,然后打开商店空间,将今天的秒杀产品给买了下来。
然后披外套出了门。
他伸手拂去太阳能热水器上凝结的薄冰,金属集热管在熹微的晨光里泛着冷冽的光,仿佛还带着昨夜仓库的寒气。
车斗里的热水器用三层粗麻绳捆得结结实实,最外层还裹着从供销社赊来的防水油布
。周益民跨上摩托,老旧的发动机突突震颤,震得他工装口袋里的家门钥匙叮当作响。
胡同口的老槐树垂着冰棱,枝桠在风中互相碰撞,发出细碎的清响,像是在为他送行。
出城的柏油路上覆着层薄霜,车轮碾过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
东方的天际线泛起鱼肚白,远处的村庄还浸在灰蓝色的晨雾里。周益民缩了缩脖子,棉手套捂不住的指尖已经冻得发麻。
可想起老家土坯房里咳嗽不停的爷爷,想起总把热水省给他洗脸的奶奶,油门又不自觉地拧得更紧。
路过红星供销社时,晨雾正浓。
柜台后的老王头刚卸下门板,见周益民载着庞然大物经过,扯着嗓子喊:“益民,拉的啥宝贝?”
话音被呼啸的北风撕成碎片。
周益民抬手打了个招呼,却没减速——他得赶在晌午前到家,好让太阳能热水器趁着日头最足时安装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