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7章,好事连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67章,好事连连 (第2/3页)

稍后两人换了话题,又绕回到了文学上。

    廖主编告诉他一个好消息,「目前有一百位文学评论家和文学编辑评选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10部文学作品。

    《活着》、《文化苦旅》和《白鹿原》都入围了。消息这几天应该会刊登到报纸上,你可以留意一下。」

    见李恒听得认真,廖主编禁不住晞嘘道:「虽然《活着》这部社会影响力很大,且深受广大读者拥戴,但它并没有获得一个具有含金量的奖项,这是一件憾事。

    希望《白鹿原》和《文化苦旅》能改变这个状况。

    尤其是《白鹿原》,老师在言语之中透露出,准备让它冲击下一届茅盾文学奖。」

    对于《百鹿原》冲击矛盾文学奖项么,李恒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也不敢保证一帆风顺,目前作协那位就很不喜欢它,隔三差五在报纸上发表批判它的文章,让他比较烦躁。

    关于文学奖项,廖主编的期待似乎比李恒本人还大,比他更渴望,言下之意就是:《收获》杂志需要文学奖项来证明,李恒更需要奖项来稳固在文坛的地位。

    书房没有外人,两人很多话题都百无禁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聊得嗨起时,还会对着作协那位喷几句。

    说什么尸位素餐啊,懂不懂什么叫文学啊,这类话语他还是第一次从温文尔雅的师哥嘴里听到。

    两人这一聊就聊了两个多小时,最后要散场下一楼吃饭时,廖主编又记起一件事:

    「哦,对了,师弟,有个导演想把《活着》拍成电影,对方把信寄到了我办公室,你有没有意愿?」

    李恒问:「谁?」

    廖主编说:「张一谋。」

    李恒心说果然是他,一猜就是他,「对方愿意支付多少版权费?」

    廖主编笑了,心道师弟还是那师弟啊,果真是没变,还是那么爱钱,张口闭口就是钱,「对方没在信里说钱的事情,只是初步征询我们的想法,说我们同意的话,人家会带着诚意过来亲自面谈。」

    李恒张嘴就来:「电影版权低于20万免谈。」

    廖主编看着他,瞬间说不出话来,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20万啊!

    一部电影的经费又能有多少?

    这是多个普通家庭的积蓄?

    不过稍后想到《活着》在社会上的巨大影响力,又有些释然。

    廖主编说:「成,我就这样回复对方。」

    李恒笑着说:「在信里,你可以适当往上提提价。」

    廖主编问:「你就不怕这桩生意黄了?把人家吓跑了?」

    李恒无所谓地表示:「吓跑就吓跑呗,反正东边不亮西边亮。现在我又不缺这几个钱,就算闲置在那里也没太大干系。」

    不缺钱,这就是他的底气所在。

    听说后世老余2万就把《活着》的电影版权给卖了。可此一时彼一时啊,老余卖版权的时候,这书还没造成轰动,在社会上根本没什么影响力可言。

    而现在情况不同啊,用21世纪的话说,《活着》已经成了大热IP,有了群众基础,有了观影基础,这就是票房潜力和保证。这么一算,收20万怎么了?

    贵吗?

    真他娘的一点都不贵好吧!

    晚餐是周诗未亲自下的厨,麦穗和孙曼宁帮着打下手。

    廖主编还是第一次吃到周诗禾的菜,一上桌就不停夸赞厨艺好,吃得十分尽兴,用两大碗饭的行动表明不是口头吹嘘而已,是实打实地好吃。

    离开前,廖化拍拍李恒肩膀,语重心长说:「老师最近一直在惦记你,还提到了你的下一本新书。

    你上次可是当他面说下本新书有眉目了的,先好好养精蓄锐,我和老师都等着你再攀高峰。」

    「矣,好。」

    李恒下本书确实有一些落头了,但不会这么快下笔。

    因为他得亲自去考察一段时间才敢写,要不然BUG太多,无法自圆其说。

    等到送走廖主编和编辑邹平,忍了一顿饭的孙曼宁再也忍不住了,拽着李恒胳膊猛地问:

    「李大作家,廖主编说得是真的吗?你的作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