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大结局】金貂应让侬 (第3/3页)
从袖口里拿出一物,却是方素白到底的精细香袋,韩子高捏着它只望了一眼便知道是何人所传。
上面细密的绣了竹。
"太后……"
"是太后命奴才拿来的。"狱卒示意他小心些,看着韩子高打开了那袋子带出张竹简来,简单的青绿颜色,就好似只是沈妙容随手削减而下的小小竹茎一样鲜亮。
上面简简单单只写几个字,"代我告诉他,此生种种,悉数两清。"
韩子高笑出了声音,那狱卒竟被他这一时真心快慰的样子弄得有些害怕,只担心他又是被什么魇住了,轻声念着,"今日临海王出宫赴任属地去了……太后也随着一同去了,他们母子失势,这一去怕就同流放一般,是不得再回来的,故此……太后暗中托了人,定是要带句话来给大将军的。"
人人都有些讳莫如深的宫廷争夺,韩子高却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沈妙容并无倚靠,宗儿又属幼子,孤儿寡母日后无非是平淡相守的日子,谁都知道,没了韩子高他们定不会同这皇位再有什么关联,陈顼顾虑着百姓面前的宽善姿态不会轻易谋害他们母子,新皇既然还能守约让宗儿离开,便是无碍了。
他握紧了那香袋很是郑重应下,"我会告诉他,这一世便是这一世,恩怨种种早已两清。"
陈茜毁了她一辈子,还了她一辈子,她为他们照顾这个孩子一辈子。
这一句话,甚至还很豁达的不再劝阻,沈妙容淡然的想到了韩子高自己选择的结局。
所以他最终拉着那狱卒,韩子高这么多日子第一次请求旁人替自己传话,"可定要帮我回于太后一语,不要告诉宗儿真相。太后自会懂得。"
那人只急急应了,赶着车撵出宫之前去了。
太阳终于升起来,就算是天牢里也亮堂得多了,发了霉的灰尘在一片太过明亮的光影之中翩跹起落。
韩子高微微望着那一束光亮,抬起手来拔剑。
这一生……十二岁我遇到你,十六岁你带我走,我们用十多年过了旁人的一辈子。
患难与共,生死相依,陈茜,可惜你还欠我一个生死同穴。
你竟就逼着我替你负这江山百年……我给他们母子找到了最最平和生活下去的方法,也许这样能让宗儿更快乐一些。
该是时候让我统统报复回来了。
他睥睨天下傲狂,墨衣轻裘誓要为王,他自带一身疏狂,红衣刺目永世飞扬。
谁记那对儿郎相依傍,会稽山下水潺潺,对影成双?
"陈茜,如果黄泉永相隔,为我逆天有何不可?"
他一如当年金鞍烈马,挥师十万一般,正迎着日光看着那剑锋想也不想反手一剑,血光喷涌而出的时候,韩子高想起那一日,那人眉眼锋利,明明不擅长文人墨客的诗情雅意,还非要认真的对自己说,"你可有听过我作诗?"
子高,谁愁两雄并,金貂应让侬。
剑过心肺。
而同一时刻,太极殿中新皇终究落笔下诏,"韩子高小竖轻佻,推心委仗,阴谋祸乱,决起萧墙……"
死罪。
他们两个人不可能被旁人所败,注定要死在对方手上。
最终那以为自己终究得偿所愿的人只看着那一地血染的莲花,韩子高供认不讳用身后骂名保住全族上下,却始终没有留给陈顼亲手赐死他的机会。
新皇登基第一件事便是毁了那方金貂台。
看着空落的巨石凋零,陈顼却仍旧没有得到意想中的快慰,那个明明被自己看不起的人,却引得华皎举兵叛国,而侯安都自他入狱之后便性情大变,故意引咎获罪而死。
所有的一切好似都更加昭显了胜者的不光彩。
一袭龙袍铺开在天牢地上,蒿草上的血迹凝结,所有的狱卒跪了一地。
陈顼看着韩子高自尽的牢狱,只剩下顶上那一方空洞的天光,已为皇者的人满心的愤恨却突然只剩下虚空的得意。
他是赢了这皇位,可是……还有谁能看他这一场执手生死的决胜之棋?亲者痛,仇者却未必快乐。
"恕其族中上下……还有。"皇上停了一停,他想起那一日韩子高最后的妍丽侧脸,曾经那样说起过。
他的兄长想要保护他的,可是陈茜不懂得方式,他以为替弟弟挡下了所有,他就能比自己幸运的成长。
韩子高说过的,你想一想,如果没有他,被这毒逼迫做枚棋子的人,就会是你,陈顼。
吴明彻眼见着皇上竟然再无喜色,刚想劝谏些什么,却突然看着陈顼开了口,"把韩子高尸骨……葬在永宁陵麒麟兽之下吧。"
这是我此一生唯一的善行,但是……皇兄,我竟在你已不能再嘲讽我的时日里开始艳羡于你。
你这一生有他,定是不枉的。
帝陵之前天地灰暗。
那一日无风无云,春日盛景却统统动不了王气,永宁陵前石刻巍峨,而那旷世无双的一对麒麟兽皆为雄兽。
这里永眠的人,当年把他从池塘里拉上来,狠狠捂住他的嘴,那之后,一辈子不准他开口叫一声大哥。
陈顼早已忘记自己有多少年没有开口唤过陈茜了,一直到他便衣出宫,来至这里,才发现自己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很想有能力叫他一句。
他谋算了这么多,原来也只是为了有地位能陪衬得起叫他一声大哥。
现在他觉得自己可以说出口了,却发现记忆里那个还是少年,却已经有着狂妄眉眼的男人已经不在了。
那么……
陈顼举盏相邀,"大哥,你也很多年不能喝上一杯了。"酒液倾洒,黄土一捧。
忽如起来日暮时分,江南落了微雨,会稽府河之畔重又到了那样山水迷离的日子,再祭龙神,街市上卖酒的摊贩早已老去,行动不便,却仍旧是淳朴的守着自家的酒摊,他自斟自饮得醉了,却还总是冲对面的大婶念着,"可还记得当年见过的那位年轻公子?红衣金鞍,那真是绝世风华……真真是旷世难寻啊……"
彼时,纵是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曾有河畔微雨,十几岁的少年额上莲华,败落桃夭灼灼,他笑得远入诗画很坚决地说着,"陈茜,除掉这些阻碍,并肩高处才是风景。"
昔闻周小史,今歌月下童。玉尘手不别,羊车市若空。谁愁两雄并,金貂应让侬。
————————————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