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玄奘嫡传 唯识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八章 玄奘嫡传 唯识劲! (第3/3页)

法给你指点迷津,这唯识宗自唐年间就失传了,为师也仅是从先师言语中知个大概。这唯识劲之所以失传,也很简单,要想习得唯识劲,需得通读玄奘大师所留经典,只有将所留经典理解了,才能找到玄奘大师留在经典中的唯识劲修行法门。

    可佛门之中又有多少人能达到玄奘大师的水准,先天条件就足以让佛门太多人望而却步了,故而唯识宗传承不绝,这唯识劲自唐年间就不再听闻,如今既然在这四岛之国的僧人手中再现,看来当年天宝年间的鉴真法师东渡日本,所带经典中便有这唯识宗,这位鉴真法师怕也是玄奘大师的唯识劲传人。

    至于这唯识劲的都有哪些手段,佛门有八识之说,眼耳口鼻身,此乃五识,既是唯识劲命功之基,也是手段之始,而唯识劲第一道关,便是悟得统领这五识的意识,到了这一步,就有无穷妙用,可剥去,混淆他人五识,也可封闭自身五识,潜行之处,无声无息,出招无痕,收招无意,慕玄便是着了这五识之道。”

    听左若童说着刚才那个日本和尚的手段妙用,李慕玄脸上也是冷汗直冒。

    能够封闭混淆他人五感的手段,他还真是闻所未闻,照这种说法,要是真落到对方手上岂不是比死还难受?稍稍一用手段就能将你五感剥去,变成一个身不能动,口不能言,目不能视,耳不能听的活死人。

    一想到那个画面,李慕玄在途中打了个冷战。

    “至于这第七识的末那识,和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为师就不知了,便是玄奘大师带来真经的有唐一朝,也不过寥寥数个唯识劲传人活跃,其中能掌控六识者便是少有,七识八识更是从未听说,只是为师早年听灵隐寺的觉明禅师说过,光是末那识能修成,便是照见自我,时时空灵,自此心魔无踪,心猿已定,修行坦途。

    更有种种神异,如他心通,除了与人直接交流无碍,便是能飞鸟虫鱼,走兽,皆可明意,且有未卜先知,趋吉避凶之能。”

    左若童说着自己对这失传千年的唯识劲见解,陆瑾和李慕玄也是越听越心惊。

    “师兄,听师父这么一说,这玄奘大师所创的唯识劲比那吕家的如意劲得强上不知几个档次啊,莫不是又一门性命双修的通天法?”

    “那也跟我们没关系,唯识劲再精再妙,那也与我等三一妙法无缘,师弟,你别想这么多。”

    听着身旁这两个徒弟的一问一答,左若童脸上也浮出笑意。

    陆瑾,出身名家,天赋高,心性坚毅,既有进取之心也有断舍之智,当年拜入三一门的前院考核就能看出一二。

    虽仰慕三一门,也想通过考核拜入三一门,但对于入门的考核要求,他也不会勉强自己超额完成或者偷懒,一是一,二是二,该是多少就是多少,就算最后没成,也不会患得患失,颇有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知足常乐意味。

    这点在修行逆生三重中最为重要,多少三一弟子就是在冲关时明明已知冲关无望,却总抱着一丝拼一把万一能成的想法去破关冲关,结果就是小伤变残废,残废变暴毙。

    李慕玄,商贾子弟,耳濡目染之下,性子里就多了几分商人机智多变或者说诡诈。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法无禁止皆可为,用在商人这个群体中最为恰当,所以李慕玄在接受三一门考核时,所做之事每一件都正好在考核要求的边缘游走,作为考核者若是带着主观情绪去判断,就会觉得哪哪不对,但又说不上来。

    收的这两个徒弟,从刚才这对话中也能看出两人对失传千年之久再现世的唯识劲看法不同,一个想着看看能不能擒下这日本和尚,或者多跟他交手几番,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证证如今的新逆生之法有何需要补充的,简单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陆瑾则直接,既然这新逆生之法已经有了,又何必舍近求远,本来就没奢望一代而成能把续上后路的新逆生之法搞出来,现在好不容易有了,那咱就好好珍惜,自己一点一点摸索呗,没必要多此一举。

    两个徒弟,一正一奇,相辅相成。

    得徒如此,夫复何求呢?

    见到左若童脸上噙着若有若无的笑意,陆瑾和李慕玄也不再斗嘴,默默跟在左若童身后,在二更天的时候也赶到了陆家镇,悄无声息进了陆家老宅。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