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曹操的心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六章曹操的心胸 (第2/3页)

,承认了错误。汉献帝建安二年的十一月,曹操再次南征张绣的时候,就把张绣打了个落花流水。

    到了第三次,汉献帝建安三年四月份的时候,曹操三征张绣,这一次又栽了个大跟头。当时曹操的军师荀攸就建议曹操不要打张绣,他说张绣上次被您打到穰城以后,他就和刘表结成了联盟,由刘表提供粮草,而刘表这个人他是不会当真给张绣提供粮草的,所以张绣和刘表两个人总有一天他们自己要打起来,我们不如等一等。你现在把他们逼急了,他们两个就会联合起来,对我们不利。曹操不听,结果果然刘表和张绣结成联盟,联合起来打曹操。

    这个时候曹操就下令撤军,曹操一下令撤军张绣就高兴了,马上下令追击,贾诩拦住,将军万万不可追,你追,必败。张绣不听,结果被曹操打得大败,丢盔卸甲,灰溜溜地回来了。刚刚坐下,一口水还没喝呢,贾诩说,将军,赶快再追!张绣说,先生这话我就听不懂了,上次张绣要去追先生说不能追,现在张绣都打败回来了先生说赶快追,什么意思啊?贾诩说你不要问什么意思了,你现在追就是。张绣想这个没道理啊,但是一想这个贾诩料事如神,那就追吧!收拾他的残兵败将,又追过去,大胜而归。这回来以后张绣就对贾诩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先生,第一回张绣是以精兵追退兵,先生说必败,第二回张绣以败兵追胜兵,先生又说必胜,张绣左思右想它怎么都想不明白,先生能不能指点一下?。贾诩说,这个事情其实非常地简单,将军你想一想,曹操和我们作战,他有失利吗?没有,他有失误吗?没有,他有失策吗?没有,那他为什么要撤退?一定是他后面出事了,一定是他后院失火,朝中出事,所以他是撤退,不是溃退,他是有计划地撤军,因此以曹操之英明必亲自断后。将军您虽然是英勇善战,实话实说,论打仗,比曹操那还差一点,所以将军这样追上去以后遇到亲自断后的是曹操,你必败,而曹操之所以赶回去是他朝中出事了,所以他一定要匆忙赶路,他既然发现你已经被打败了,他一定不再亲自断后,他一定率领前军往前面走了,断后的一定是打不过将军你的,所以你必胜。

    神机妙算的贾诩在《三国演义》中所占的篇幅并不多,远远比不上同样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贾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曹操之所以撤军,是他得到了一份紧急情报,说袁绍的谋士田丰向袁绍建议,趁着曹操打张绣的时候赶快突袭许都,把那皇帝给我抢回来。这个皇帝比张绣重要多了,所以曹操赶快撤军。

    回来后曹操向他的军师荀攸做检讨,说不听先生之言以至于此。而袁绍没有接受田丰的建议,他没有去偷袭许都,所以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场虚惊。尽管如此,曹操还是总结经验,奖励那些给自己提意见的人,感谢那些劝阻他不要打这一仗的人。这就是曹操后来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每打一仗,打败了检讨自己,打胜了感谢别人。有了成绩归功于别人,有了错误责备自己,尽管检讨得不到位,但在那个时代就是了不起的肚量。而且正因为曹操的这种大度和这种胸襟,他才吸引了那么多的人才,他才取得那么多的胜利,以至于在建安四年十一月那个投降了他、又背叛了他、又和他打了三仗的张绣主动来投降了,真的投降了,张绣这一次投降又是贾诩的主意。

    当时是曹操和袁绍这两大集团在逐鹿中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