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回 保国家何惜自身 好儿郞理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回 保国家何惜自身 好儿郞理当... (第2/3页)



    本来,比自己父皇还要胆小、懦弱的赵桓也想逃跑,但被主战的大臣们给拦住了。这也是,金兵还没打到京城呢,皇帝倒是先跑路了,让臣民们如何有信心守住自己的京师?

    在主战大臣和汴京城军民们的坚决要求下,赵桓终于答应派禁军前去幽云增援,这就需要负责军队调动的枢密院准备相应的计划,皇帝让他们先拿出一个章程来,这可要了枢密院的命了!

    本来,枢密院中以文官为主,精通军事的就不多。原本还有一个可以咨询的太尉童贯,可他临阵脱逃,,导致幽云宋军大部溃散或是投降,心中也明白自己作为军事主官,对如此不利的战事只怕要担上很大干系,一急之下,已经重病在床,怕是没多少日子可以活了。其他将领历来被文官排斥,中枢之中居然没一个懂军事的武官,任一帮文人在那里胡来。

    结果,光制订调动计划、选择合适的军队,枢密院就足足忙了个十多天。刚刚作出的计划,就被负责军队的日常管理和训练的两司三衙给驳回来了,因为禁军还分布在各个军营之中,到了现在都还没能收拢,无兵可调!

    这下,不只朝廷重臣,连稀里糊涂的小皇帝赵桓也急了。

    俗话说“八十万禁军”,国家养兵千日,就是用在这种外敌入侵的时刻,如何到了要用的时候,就无法调动了?

    谁知,两司三衙理由还很充分,一番话把君臣人等给堵的无话可说:因为缺少军饷,前段时间大灾之年军队里收容的灾民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安置好,训练就更加谈不上。也因为亢兵太多,钱都花在养活人头上了,军备几乎为零。

    让这些所谓的“禁军”上战场,还是和凶残的大金骑兵对阵,一触即溃还是好的呢,纯粹是给人家送军功去的。

    就在大宋朝廷的争吵中,金人东路军已经打到了黄河岸边,虎视大宋。

    麻了爪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