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落脚之处 (第3/3页)
无画这次是怀疑对了,不过她有所不知的是,若是在别的村镇这优势并不大,但在这十里集,却是真真正正的大优势。
原来,这十里集非同寻常村落,乃是由军户家属集结而成,同驻军兵营及五丰城,三者成犄角之势。规模虽说不及五丰城,但因为军方内部的保护,其中的繁华与安全程度却是一流。
只是尽管是一流,但是凡是在北地生活久了的边民,却是宁肯独居一处,也不愿意搬进十里集来。原因就是太平时那里的确繁华,起战时那里却是新胡人一等一的要去骚扰之地。
因为新胡人都知道,那里面不但粮食金银多,传宗接代的男人也多,而且都是敌人的夫郎子侄,如果掠夺过来,那成就感自然就不同一般,她们来这里来的也就格外热情。
于是每战必遭殃的十里集内,除了越来越多提刀上马的男人外,便是日趋落后的文字教育。所以程越才说苏无画识字就是长才。
当然,这些事不是初来乍到的苏无画所能了解的,她的想法里只是将之想想成一个建国后的军区大院儿!于是对于去十里集的生活,苏无画倒是觉得有那么些期待。不过待她真到了地头才发现,自己想象的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原来这十里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军区大院儿,更重要的是,这是还是一个隐型的军需厂兼养老厂。
所谓军需厂是指整个十里集的老少夫郎们除了自家的那点儿事儿外,都可以到一处名曰集物堂的地方登记,而后领些棉服鞋袜的活计挣些手工钱。
至于养老厂却是在紧挨着集物堂后面儿的民居,一大批老弱病残的退役军士及其家属被集物堂组织起来安置在此,让她们每日里做些当地的特色手工,再集中转卖出去换些日常嚼用以维持生活。
而苏无画的工作便是将养老厂每日汇集上来的数据整理抄册,至于工钱则是每月一两银子,干的好年底还有红包,是个闲差。
当然,这个所谓‘闲’字,是专对不识字的体力劳动者来来说的,一些识字的伙计心中却明白,这工作实是不好做。因为下面交上来的记录非常琐碎,一条一条整理抄录下来非常麻烦。
其实,麻烦些说来也没什么,不过费些时间力气,只是这收入却有些低,别说那些坐房的账房先生和文书了,便是苦力的工资也不及。所以,凡是懂文字的伙计都不愿做这个工作,这才让苏无画这个新来的外乡人捞到。
不过别人觉着累的工作,苏无画做了几天后就轻松起来。原来她发现这件事做起来之所以费力却是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下面养老厂里几乎没有识字的人,所以交上来的数据连图带画,圈圈叉叉的难以辨认;二是这些人交上来的记录并无规范,几乎一个人写一样,这才叫抄帐先生难做。
苏无画最后从事的专业虽然是绘画,但是现代社会讲求的是全面发展,诗画传家的苏家教育更是其中翘楚,是从不叫孩子只专在画上的。苏老爷子更是认为只有好学问才能有好理解,画家不博学,画意也是肤浅的。是以她苏无画虽然没学过什么财经政治,但是数理化都是强项,编个简易统计表格还是难不倒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