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宫闱大瓜!起兵复君仇! (第3/3页)
是权倾三朝的上官鼎怕是要栽跟头,而且这跟头栽下去,很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不过让韩绍心中古怪的是,姬九那厮莫不是天生的绿帽圣体?
公孙辛夷也就算了,有他韩某人在,有些事情只能说是命中无缘。
怎么这临了还接了个这么大的盘?
回想起上官芷那会儿有些羞于启齿耳语的某段隐秘,韩绍甚至忍不住对姬九这个命中敌手生出了几分怜悯。
‘何以至此?人生在世,遭此奇耻大辱?’
反正换作是他,他半刻也忍不了。
当然也可能是那上官女修有秘术,将自己那段过往隐瞒得很好,以致于直到现在还将姬九蒙在鼓里,毫不知情。
只是这样一来,岂不是显得更惨?
镇辽幕府,议事堂上。
韩绍忍不住噗嗤一笑,扣去功德无数。
直到见到堂上众人投来古怪的目光,韩绍这才歉意道。
“抱歉,孤刚刚想到一件趣事,一时失态,你们继续——”
听得韩绍这话,堂上一众文武连道不敢。
而后在韩绍的摆手示意下,继续就诸般事务商讨,甚至当堂争论起来。
期间,韩绍并没有发表太多的意见,唯有在最后定策时,才会出言点评几句。
有批评、有勉励,但不论是褒还是贬,无不服膺。
对于这一幕,曾经参与过几次议事的李文静,私底下与公孙度感慨道。
“天生圣王,不外如是。”
天生圣王?
若是换到过去,公孙度定会撇撇嘴,以示对李文静这句评价的不屑。
可随着韩绍掌权日久,成就日盛、威望日隆,如今的公孙度脑子里只剩一个念头。
“老夫难不成真能父凭子贵,鸡犬升天?”
后一句‘鸡犬’,李文静没什么意见。
只是对前一句‘父子’表达了异议。
“只是翁婿,莫言父子。”
贪天之功,容易反遭其咎。
可对于李文静的提醒,公孙度只当这老匹夫是嫉妒自己,嗤笑反驳道。
“老夫膝下只有木兰一独女,女婿即子,有何区别?”
对此,李文静只能再次点了一句。
“天威难测。”
至于公孙度能不能听进去,他也懒得操这个心了。
毕竟韩绍对公孙度这个老匹夫素来尊敬,这一点从来都没有变过。
也让李文静安心不少。
而此时的议事堂上随着一应事宜处置完毕,本准备起身告退的一众镇辽文武,却见韩绍忽然开口道。
“鸿胪司孙章孙司主——”
时至如今,随着摊子越铺越大,如今李靖、齐朔等人被外放出去,韩绍眼跟前曾经的那些熟面孔越来越少了。
如此倒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旧更替。
比如这鸿胪司的司主孙章,就是靠着当年出使圣山,走进了韩绍的视线。
渐渐的,在这议事堂中也有了座次。
“君上,臣在。”
韩绍抬眼瞥了他一眼,微微颔首。
言语铿锵,不卑不亢。
眉眼凌厉,筋骨笔直如青松。
如斯人物纵然走到神都金銮,也不会丢了他韩某人的脸面。
“孤交给你的那封信,送还了?”
孙章闻言,面色一滞。
“送还,是送还了,只是张继、张宗二贼道……”
韩绍闻言,面色不变。
眼中还是不由闪过一抹失望与遗憾。
“送还了,即可。”
说罢,挥了挥手,让他退下。
随后在堂中所有人的注视下缓缓站起身,叹息一声道。
“孤本不忍生灵涂炭,这才予以他们一个机会。”
“可现在看来,他们这是选择辜负了孤的善意了。”
本来以他跟张显达成的默契,韩绍是已经准备好了给黄天道一个善终的。
可无奈,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彻底走完自己的命数。
这一点韩绍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成全他们。
为此,他甚至在心里劝慰自己。
生民如草木,枯荣无尽。
纵然今岁死伤无数,但只要根基不损,耗费一些时日,终归会重新‘长’出来。
“既如此,传孤的令——”
听闻韩绍这话,在场一众文武瞬间齐齐起身,肃然躬身道。
“悉听君上谕令!”
韩绍微微颔首,继而挥了挥山河衮服的袍袖。
“起兵吧。”
“贼道张显弑君谋逆,孤久沐先帝恩泽,铭感五内!”
“此血仇,旁人不愿报之,孤来!”
说罢,韩绍忽然哂笑一声。
“对了,顺便替孤拟一封奏疏送往神都,免得让新帝和丞相以为孤是个不尊中枢号令的逆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