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九章 初落回眸乍经觉 (第3/3页)
玩笑,且讲得漫不经心,但他没有添油加醋地说什么,这依然让我很是感激。
稍稍地移了移视线,我见曹寅站在玄烨身后一动不动地看着我。
方才只注意到了玄烨,一时竟没有留心他的存在。曹寅较上次见面皮肤黑了些许,但也更显英气了。毕竟是皇上的贴身侍卫,年轻有为,想来是很多姑娘的如意郎君。但他现下看我的眼神让我有几分不自在。原本,他和玄烨两人应该就已够我受的了,偏偏现在身边还站着这个俨然不好对付的恭亲王。
我甚至可以觉察到常宁饶后兴趣地揣摩着我们三人相视时情绪的视线,面色一热,我忙道:“皇上同恭亲王想是有要事相商,臣妾就先告退了。”
玄烨点了下头表示应许。
我抬足只想早点离开这是非之地,谁料没走几步便听到常宁和缓依旧的声音:“宜贵人何需急着走?不妨留下来听听。方才你不是询问我最近朝中的大事么。与其问他人,倒不如自己亲与,可是?”
我不得不赞叹这位亲王的确厉害,短短一番话就足以让我深陷难堪的境地。
停下步子,我尽量让自己的笑看起来平静些:“恭亲王哪的话,我只是区区弱女子,哪能参与政事。方才一问不过是偶然兴起,作不得数的。”
回头看去,常宁的笑一尘未变,反是玄烨低着头思考着什么。
短暂的沉默后,他说:“宛文你留下也无妨,朕等会也想听听你的见解。”
见解?我哪能有什么见解!若我能预知现在的事,我想我当初便不会报考中文系而直接去学历史,不然这会儿也不用这般折腾。
谁能试过这样的感受,玄烨同常宁在一旁论政,而我则站在一边甚是不安。
想是上次听曹寅传的那句“攘外必先安内”过于有理,才会让玄烨一心想知我更多的见解,如果那句话若真出自我口倒也不冤,可我偏偏只是顺便借用了一下古人的学识。
想着,我略有不满地看了曹寅一眼,他愣了下,显然不明白我怎么忽然这样哀怨地瞪他,也便有些不自然地移开了视线。
“宛文?”许是刚才那一眼看得太入神,玄烨的话还真是没听进去多少。
见他叫我,陡然回神间我只能装傻般地回道:“是,皇上。”
玄烨的眉尖又皱了起来,他瞅了我一会,道:“朕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处理有什么看法。”
我哑然:“哪件事?”
玄烨的神色让我觉得自己再一问三不知迟早会被他叫人拖下去杖打三十,我顿时干咳几声,此时听到常宁道:“皇上是问你对这些与吴三桂同流谋反的臣子有什么妙策。”
他的话带些随意和不以为然,神色似笑非笑的,显是并不认为我这么一个女儿家能有什么出脱的意见。
他的那种视线反是激起了我心中不甘的情绪,我思索了一会,接道:“现下人人皆知那吴三桂是乱臣贼子,是谋反之人,他日必遗臭万年。而尚之信,耿精忠等人竟还为虎作伥,想来原因不过是看帝业未稳,日后一旦成功则有利可图。依宛文之见,最明智的做法不应是短兵相见而是应从各方面对其施压,切断他们同朝内的联系。只要他们知清国实力并非其所想的低弱,应该自会知难而退。”
这番话说出口,连我自己都自我感觉良好。
抬头看去,只见玄烨若有所思,脸上渐渐露出赞许之色,而常宁则是收敛了笑,神色不明地看着我。目光移至曹寅时,他偷偷地扬了扬拇指,我就淡淡地笑开了。
之前并没发现自己亦有政治上的天赋,现在也不知这一切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只知,至少我是可以帮上玄烨的忙的,虽然并不多。
几日来少了与其他贵人的接触,让我赶到一时的轻松,故所有的事想来也颇为乐观。
离开之际,擦身而过时听见玄烨的声音擦过耳畔:“今晚朕去你那。”
他的声音幽幽低沉,极好听,我的笑却有了几分苦涩。这便是作为天子对我刚才那番话所谓的“奖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