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种地计划 (第3/3页)
经济作物,如果可以的话,就多种几种。反正承包地有二十亩,足够种了。
月儿有点汗颜,她不知道自家的地有这么多。二十亩具体是个什么概念,她还不清楚。
由于月儿前世是个娇生惯养的城市女孩,对土地种植几乎一无所知。现在她渴望一样的土地能种出不一样的庄稼来,所以月儿问起父亲种地方面的知识,并建议父亲趁着农闲,找技术员多问问科学种植的事情。
由于受灌溉条件、气候温度等自然条件所限,山里的人种粮食作物一年都是一季,小麦春种夏收,玉米四、五月份种,秋季里收。所以冬天地里没活,大部分家庭都闲呆着。只有一些年轻后生和姑娘耐不住寂寞,秋收后就去城里找活干,既挣了钱又能长见识。
山里离县城、乡里都远,道路不通畅,出山一次比较困难。因此娱乐项目极其匮乏,很多人就是靠着墙根晒太阳、抽烟、闲聊,月儿觉得太浪费时间。
她希望自己的父亲能改变传统的种地观念,闲了能充实自己,学一些先进的科学种植知识,丰富自己的耕种经验。
父亲似乎很乐意与女儿探讨这些,也许是这些年听到或看到的富有的人多了些,他对于祖辈流传的种地经验和观念有了怀疑。他问了女儿很多问题,月儿凭借前世在电视、报纸、网络上看到的,细致耐心地做解答。
月儿先前以为农村父母一般不愿意和孩子说话,也许是觉得孩子懂的不如自己多吧。对于父亲能主动和自己说这么多话,自然感觉很高兴,把自己知道的全说了出来。
她说话有条不紊,思路清晰,在请教父亲的同时,又能说出很多新鲜事物,父亲自然也说得认真听得高兴。
父亲一直认为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都不喜欢种地,嫌苦怕累,宁愿去城里打工,也不愿侍弄庄稼地,这就是忘了咱农民的本了。难得自己的女儿这么喜欢和他说种地方面的事,他心里极为欣慰,话语也多了起来。
听着父女俩说的热闹,半天没吭声的母亲问:“月儿,你知道的这些都是书本里看来的?”
月儿正和父亲说现代化科学种植的事呢,随口就回答:“嗯,还有一些是我上网看到的。”
母亲一愣怔:“啥网,你咋上去的?”
月儿回过神来,见父亲和弟弟都莫名其妙地看她,才醒悟到自己说错了,忙说:“哦,我说错话了,是我晚上看报纸知道的。”
家人没有再追究,月儿深深懊悔:“最近可能是松懈了,说话总这样不过大脑。以后说话可得三思而后行,以免祸从口出。自己这脱口而出,满嘴胡说的毛病必须得改!”
农村的夜晚是很无聊安静的。月儿和父亲说罢了话,又看了会儿书后,被热烘烘的炕暖和的有些困。一看弟弟,正双手捧书埋头看的津津有味、难以自拔。
她打了个哈欠,说:“我回去睡了。爸妈你们休息吧。——青墨别看了,明天再看吧。晚上光线不好,小心把眼睛看近视了。”
青墨嗯了一声,眼睛还舍不得离开书。
月儿见状,强行从他手里夺过来书:“走,回去睡觉,休息下眼睛。”
青墨这才恋恋不舍地磨蹭着下了炕。
一离开温暖的热炕,月儿冷的直打哆嗦。
回到自己的窑洞,月儿没开灯,直接拉开被子睡觉。她的炕烧的没有父母窑里的热,但还是温热的。
躺在被窝里,月儿想:“貌似现在的农村懂技术的农业技术员很重要啊,那我以后的专业是不是应该去学农业呢?可是这样一来,我不是要一辈子扎根在农村了。不行,我的计划可是从农村到城市的。吃香的农技员还是让别人做吧。”
现在的山月儿还没有觉悟,她不知道,她这一辈子也许都和这片土地密不可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