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耀武扬威 (第3/3页)
但是江户城距离京都城有一段距离,就算德川家光在接到求援消息之后,立即率部赶来支援,也要数日,甚至是十几天的时间,所以在这段时间里,酒井忠胜还是只能依靠自己。
当然,还有京都城附近的藩主们。
于是酒井忠胜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城中府衙的时候,还是再次派出了一些使者,前往京都城周围的近江国、淡路藩、和泉国等地求援,希望这些藩主能够出动各自的旧式军队赶来“勤王”。
“哪怕是那些战力低下的旧式军队,只要数量足够,也能顶上一段时间,只希望将军大人能够尽快率领禁卫军赶到这里吧!”
当然,此时京都城的危急情况,酒井忠胜也是要向天皇禀报的,于是酒井忠胜便前往皇宫的方向。
此时的日本天皇是所谓的后光明天皇,是日本的第110代天皇,今年只有十八岁。
后光明天皇是后水尾天皇第四皇子,名叫绍仁,幼名叫素鹅宫。母亲为园基任之女园光子(壬生院)。崇祯十五年被立为太子,第二年由姊姊明正天皇让位,成为天皇已经有八年时间了。
这个后光明天皇的性格相当激烈,对于德川幕府方面颇有抵抗之意,与德川家光甚至一度出现对峙的局面。另一方面,他是个爱好学问的人,受到当时儒者藤原惺窝的影响,积极引进朱子学,对于大明也颇有向往之意。
京都城的皇宫后来,也被民间称之为内裹,或者是“里内裹”。历史上1331年(元弘元年),日本正处于南北朝时代,北朝的光严天皇在土御门东洞院殿继位,从此这座宫殿就被指定为内裹,被称为“土御门内裹”,也就是现在的京都皇居的前身了。
此时位于京都的皇居曾被称为京都御所、禁裹、内裹等。其中主要的建筑包括紫宸殿(正殿)和常御殿(日常生活的地方)等。
当然,作为日本征夷大将军的德川家光,为了宣扬自己的“忠君”形象,在江户城也修建了一座皇宫。
这是一处占地非常广阔,有绿色的瓦顶、白色的墙壁和茶褐色的铜柱的大型宫殿。
整个皇宫被护城河环绕,皇宫分为皇居、外苑、东苑以及北之丸公园等几个区域。皇宫的大部分(包括宫殿本身),隐蔽在厚厚的石墙、古老的树木和江户时期的护城河内。
而且这处皇宫还与幕府城堡相连,此时连同皇宫和幕府城堡,已经全都成为德川家光的居所,这也是后光明天皇与幕府关系交恶的一个原因。
当酒井忠胜将外面的战况禀报给后光明天皇后,这个十八岁的天皇也开始慌乱起来,不知道京都城还能守卫多久,不知道明军会如何对待自己,不知道日本的将来会怎么样,一切都是未知的,也都是令人恐惧的。
所以后光明天皇问道:“难道不能与明军和谈吗?”
在后光明天皇看来,大明一样是温文尔雅的强大国家,只要日本的态度足够恭顺,就一定可以换来一纸和约。
但是酒井忠胜的一句话,却彻底打破了后光明天皇的这个幻想:“也许等到征夷大将军战死之后,日本便可以与大明帝国和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