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皇子封国,朕教皇子们用皇权,朱见深莽斗欧罗巴群雄 (第2/3页)
落,当时的朝野上下,谁不畏惧如虎?”
胡妃冷冰冰道:“大明从土木堡之变后,就进入了低谷。”
“当时财政岁入六百万,遍地是窟窿,入不敷出!”
“是陛下,带着大明开创今天盛世的。”
“你猜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
“杀人!”
“不止杀朝臣,天下商贾,他杀了多少?没钱就找商贾筹措,然后找士绅借,谁敢不给他钱?”
“哼,给了他钱都未必能保住命呢。”
胡妃慢慢站起来:“不然,你说为何大明早些年移民那么顺利?为何皇帝一句话,民间就跑断腿?”
“你就没想过,中间原因吗?”
朱见漭有点傻,他爹那么和善的一个人,早年竟是个刽子手?
“陛下杀得天下人发憷。”
“所以才事事顺利。”
“你去问问那些老人吧,他们都不敢想。”
胡妃冷笑道:“所以,今天这点小事,算不得什么,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骗你父皇。”
“漭儿,为娘和你说这些,是因为你要去继藩了。”
“你选一个最难的地方。”
“为娘担心你呀,你虽然聪明,但还是太天真,不懂人性,驭人之道虽得你父皇精髓,但你父皇毕竟是承嗣大统得到皇位的,而你是要做开国君主的。”
“你父皇的驭人之术,未必适合你。”
朱见漭微微一怔,他知道母亲出身不凡,又深得父皇喜爱,但他一直以为是因为颜值。
现在才知道,母亲的见识,不比父皇差。
父皇也说过,他的驭人之道,不适合开国之君,朱见漭想做开国之君,得去学太祖皇帝。
所以他想让老四当于谦的关门弟子,从于谦身上学领兵统下之道。
“娘,您有什么奇策?”
胡妃看着儿子耍宝,拍了他一下:“娘一个深宫妇人,没有什么奇策,若有,娘早就教你了。”
“娘和你爹商量过,你去新大陆就藩,最大的危险就是环境,无非是寂寞一些,并没有什么危险。”
“所以娘也算放心。”
“可你爹忽然给你一个选择,你傻乎乎的想去东欧做皇帝,娘虽欣慰你的野心,但东欧皇帝不好做啊。”
“你将是大明抵挡西欧列国最重要的一环。”
“而陆路运输什么样子,你也知道,大明很难给你最多支援的。”
胡妃苦笑:“所以,娘只能去求叔叔,请你舅公胡豅,请他帮你去稳定局势。”
“舅公?”
老四眼神又暗淡下去:“舅公应该入阁了,他应该岂会为孩儿奔波?”
胡豅是皇帝最看好的人,如今也是青壮派的代表人物。
他如今在吕宋掌兵,并向南开拓。
“娘舍出去这张老脸,是能说服你舅公的。”胡妃和胡豅年龄相差不大,两个人一起长大的,感情深厚。
“娘一点都不老。”朱见漭讨他娘喜欢。
胡妃看着一表人才的儿子,悲从中来。
“娘,儿子还要过几年才能去就藩呢,尚能承欢膝下。”朱见漭看不得他娘哭。
他娘对他是真的掏心挖肺,他离开京师去就藩,最舍不得的就是他娘。
“儿啊。”
“你要学你父皇。”
“这次事情,是你父皇故意挑起来,展示给你们看的,这才叫皇权。”
“每一步,你都要看得精细看得透彻,哪里不懂就去问你父皇。”
朱见漭微微一愣:“是父皇故意的?”
胡妃点点头:“你们要去就藩了,你父皇担心你们学了一身本事,却不会使用,这是给你们示范,让你们看看皇权是怎么用的。”
朱见漭忽然觉得他爹不是那个看笑话的老小孩,更像是一个将武功练到化境的绝世高手。
母子俩聊了很久。
各宫都在皇子们聊,让皇子们看看,他们的父皇是怎么展现皇权的。
晚间胡妃煮了汤,亲自送过来。
朱祁钰坐在养心殿里,眼神闪烁。
“生气伤身,您要注意些身体。”胡妃拿出参汤,先试试冷热,然后一勺一勺喂皇帝吃。
“朕还不饿呢。”朱祁钰嘴上说,还是在吃。
“陛下因为皇家商行的事生气?”
朱祁钰应了一声:“肉烂在锅里,什么时候吃都一样,只是有人萌生了离境的念头,想出去做个富家翁。”
“朕打算给列国下旨,不许接收大明移民。”
“楚王打下来一片江山,主要是打通了大明和欧罗巴的新通道,欧罗巴诸国恐明而已,不敢和大明硬碰硬。”
“只是这样一来,欧罗巴诸国肯定会更加恐明,然后玩命发展技术,会不会让他们过早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呢?”
朱祁钰想的很多。
一碗汤吃完,胡妃给他擦擦嘴。
“你身体也不好,不要亲自熬汤了。”朱祁钰拍拍她的手背。
胡妃笑了起来:“陛下喜欢吃,臣妾熬的时候心情也是愉悦的。”
朱祁钰也笑了笑:“跟老四说了?”
胡妃点点头:“陛下,臣妾知道,现在不是动皇家商行的好机会,但您却动了,就是想给孩子们展示皇权的用法。”
朱祁钰应了一声:“他们还太嫩啊,朕二十岁继位的时候,也是满脸懵的。”
“用了十几年时间,才会用了皇权。”
“而这有个前提,就是朝中重臣一边教朕,一边牵绊着朕。”
“他们去就藩,地方上没有重臣团团围绕,需要他们自己打造班底,所以朕还是担心的。”
朱祁钰其实想派一位重臣,帮他们梳理朝政。
过几年再调回来。
但又担心儿子们不愿意,觉得中枢管得太多了,而重臣肯定不愿意去那鬼地方坐镇的,所以里面矛盾很多。
朱祁钰还需要斟酌。
皇权的妙用,不是放出去,而是怎么收回来。
不知道儿子们能学会几成。
这个夏天一点都不好过,涉及皇家商行的投资的,都要被厂卫查一遍。
查出来很多问题。
中枢决定,对国企也查一遍,结果一查,很多国企员工大规模跑路,逃离大明。
里面有多少问题,不言而喻。
阁部决定,进行自上而下的严格审查。
这是朝中重臣,教一教皇子们,未来的阁部该如何处置朝政。
皇子们的班底,都是皇帝一点点给挑的,他们也在旁边看,一边看一边学。
皇帝还是决定,派一个重臣去跟着,等到皇子们成熟,便回到中枢,未来也不派人去了。
眨眼间,景泰三十年就要过去。
年中时马文升被调入澳大利亚,负责管移民和清理野人,从发现新大陆之后,陆续移上去十几万人。
整个景泰三十年,总共移上澳大利亚本岛的有七十万人,北面新几内亚和东边的新西兰,都已经发现了。
两个岛又各自移了十几万人上去。
合计移上去一百万人。
本岛澳大利亚,一分为三,分封给三王,新几内亚和新西兰,各封一王。
五王已经选定了,老二朱见沪、老三朱见渝、老五朱见沪、老八朱见漪、老九朱见渚。
老六朱见泺去马六甲对面的苏门答剌岛,老十朱见涞去爪哇,老十一朱见浒去棉兰老岛,老十二朱见泗去苏拉威。
还有一些星罗棋布的小岛,则封给宗室里诸王。
比如东帝汶附近的小岛很多,合并封给朱祁镇的儿子德王,澳大利亚附近有很多小岛,封给宗室。
年后,去澳大利亚继藩的藩王,就要继藩了。
大明会源源不断给支持,支持期限是三十年,三十年后,封国就要自给自足了。
同时,中枢会派重臣去封国坐镇,教导国君如何做好王上。
老七也一起就藩,斯里兰卡已经清理完毕了,还给他南印一部分,省着只做一个岛国国主。
今年春节,是朱祁钰家族最全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全家在一起吃饭了。
朱祁钰令画师,画了一些全家福,各宫送一份,就藩的皇子也带走一份。
皇帝不要求他们来朝,只希望他们能好好做好封地里的皇帝,过好自家日子。
大明和属国联络永远不断,明人可随意穿梭诸国,不设门槛。宗国内的税收一律归封国,大明不收任何。
皇帝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千古难有了。
至于各封国内实行什么制度,他就不操心了,让他们去封国内,根据自己的治政经验,自己推行吧。
只是书籍,要全部带上。
但各宫哭声不断。
年长的几个,除了老四外,第一拨就藩。
其他的陆续就藩。
朱祁钰心里也不太痛快,主要是为他批复奏疏的人少了,这几个大的,都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
能力什么样不好说,肯定好用。
一口气封走十个,儿子多也不抗封啊。
作为父亲,岂能一点感情都没有?
年后,就定下就藩日子,六月十七,吉,宜出行。
万国运动会,实在没意趣,全是大明赢,皇帝让他们回家好好练,明年也挣个金牌回去。
转眼就到了六月。
五个年长皇子,拜别皇帝,踏上了自己的封国。
太子这几日心情也不好,怎么说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临行前他哭了一场,告诉弟弟们,有困难就写信,大明能帮的,一定不会含糊。
这是太子应该承诺的,作为大哥,有帮助弟弟的义务。
皇帝年龄越来越大了,皇子们能指望的是大哥,而不是父皇了。再说了,四个同岁皇子,都没跟他争太子位,他该偷着笑吧。
皇帝划定,帮助藩国三十年。
派重臣坐镇十年,期间政绩,算在大明政绩内。
五个皇子去就藩,家眷暂时放在大明,主要是封地太危险,孩子太小,带过去担心出问题。
皇帝给他们配备了充足的医生,船队带最多的是书籍。
他们是继藩,不是去当野人。
大明有的,藩国也都有。
朱祁钰看着镜中的自己:“儿子们都出去就藩了,朕真的老了吗?”
整整一天,他没有处置奏疏,枯坐很久,睡了一觉。
当父亲的心里,终究是不舍的。
但大明皇子封国,是从太祖皇帝起就立下的规矩。
同行的还有德王,以及一些封在小岛上的宗室。
老四拜别兄弟们,就去于谦府中拜师,请求于谦收他做衣钵传人,他愿意沉心学习。
于谦本就看好老四,自然是有求必应。
重点是他越来越老了,不知道今天闭上眼睛,明天会不会睁开了,他也想为大明尽最后一份力。
而在欧罗巴。
陈嘉猷周游列国之后,得知列国恐明情绪严重,皆认为大明野心太大了。
因为大明侵入了他们的货品倾销地,印度。
印度对大明毫无抵抗之力。
又因为大量奴隶卖入大明,导致印度劳动力不足,军队人数短缺,被大明打得稀里哗啦。
但这次大明没屠城,而是大肆抓捕奴隶,修缮道路,并往乌斯贜上运。
一些印度政客跑到了萨法维帝国,游说萨法维帝国参与反明,还有一些漂洋过海来到了欧罗巴,上蹿下跳,散播恐明理论。
随着奥斯曼帝国被打败。
大明货物再次倾销于欧罗巴,海量的金银被大明赚走,这让欧罗巴王室对大明十分不满。
以前就是,大明用瓷器、丝绸、茶叶,赚走了欧罗巴的财富,现在赚得更厉害。
对于欧罗巴本国产品,他们会进行收购,实在收购不来的,就联合大明品牌,对该产业进行精准打击,最终实现市场垄断。
欧罗巴贵族虽然赚钱,但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呼吁支持民族产品,支持国货。
但这样的人,往往会遭到报纸上的攻击。
报纸上把明人宣传成上帝第一批造的人,所以是最优秀的,欧罗巴是上帝第二批造的人,和大明一样,都是上帝的产物,其他人则是上帝睡觉后,从泥里蹦出来的人,是不该存在的。
这些报纸把持着欧罗巴的舆论风向,因为这些报纸的东家,都是明商。
鼓吹明人,贬低欧罗巴无处不在。
看看,这建筑是仿制大明的;那个杯子是大明制造的,他们的杯子又美观质量又好,法国造的都是垃圾;我们的房子采购的瓷砖是大明造的……
整个欧洲,散布着明人是人上人的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