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大明最严女子保护法,为大明女权保驾护航 (第2/3页)
,就受到法律保护。
大明男女地位平等。
从婚娶开始规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妁之言被删除掉,取消天下媒婆,从事过媒婆行业的妇人全部移去黑龙江,严格要求地方不许再出现媒婆,以盈利为目的的媒婆一概流放,以后再出现的,一律杀头。
女子结婚,必须要经过当事女子同意,必须要有婚前一个月恋爱期,在此期间女子可反对结婚,民间绝不许搞歧视、区别对待,一经发现,该家男子强制移民。
结婚前男方下的聘礼,必须由女方带回夫家,此财产由女方支配,男方不得插手,女方家长不许索取。此外,女方家必须给予嫁妆,聘礼、嫁妆皆由女子自由支配,任何人不可插手。
男方在任何情况,都不许和离,出具的和离书一概无效。和离必须由女方提出来,女方自愿签字画押才允许和离,否则一概不许。
鼓励民间女子二嫁,民间不许歧视。
严禁女子在闺阁家中、出嫁后,父兄、丈夫、公叔等人对女子实行暴力,或冷暴力等等,详细规定了几百条可能出现的情况,女子有权去居委会、村委会等地维权,官府必须予以重视。
中枢鼓励女子受教育,鼓励女子读书,并取消“不许女子抛头露面”、“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落后规矩,鼓励女子走出家门,自己创造美好生活。
民间书籍、报纸等纸媒,删除一切对女子歧视的论调、言论,必须尊重女子,鼓励女子维权,大明男女平等。
又详细规定了对妾室的保护。
妾室虽不是妻,但一样享受法律保护,决不许被歧视、被另待,更不许殴打、虐待等等,同样享受女子所有权力。
妾室生的子女,女儿可正常嫁人为正妻,任何人不许轻慢,不可歧视;儿子若无家业可分,可报名移民边疆省,去边疆另立门户,家中不许牵绊、反对,要鼓励支持。
千古罕见的大明女子保护法,高达188条,不止保护女子,还保护妾,保护庶女,所有女子,都得到最严厉的保护。
并严格规定了,违反法律后的罪刑,一条比一条严厉。
中枢刊印后,送到天下各县,并会刊印简单版本,争取每户一本,每个女子手里一本。
保护法从景泰二十二年正月初一开始实行。
内阁下了最严厉的圣旨,严令天下人履行女子保护法,不许偷奸耍滑,不许不予履行。
“这岂不阴阳颠倒了?”
京师一家小酒馆里,几个穿着宽袖长袍的文人,目瞪口呆:“中枢糊涂啊!陛下糊涂啊!这不是牝鸡司晨?国将不国?”
“男子不许和离,难道她不下蛋,还不让人休了她不成?”
“是啊,哪有这么霸道的法令?”
“那媒婆更倒霉,不问缘由,全部被抓走移民,并以后不许出现媒婆。”
“那么以后嫁娶,可怎么办啊?”
保护法一出,引起天下震荡。
报纸、书刊疯了似的报道,天下文人下场,要向中枢讨要一个说法。
九月十七。
唐皇后颁发懿旨,标题是:姐姐妹妹站起来,树立大明女权。
这下坏菜了,天下文人矛头指向了唐皇后,叱骂皇后干政,骂她牝鸡司晨,德不配位,甚至有人把她形容成了武则天。
各种报纸,骂得极为难听。
“淇儿,你继位后,该怎么办?”朱祁钰正在皇后宫中用膳,唐皇后气得咬牙切齿,一口饭都吃不进去。
朱见淇今年十三岁了,长得玉树临风,他爹娘都那么好看,他也不会太差。
放下筷子,行了一礼:“儿臣定将父皇的国策,延续下去。”
“陛下,该把他们都杀了!”唐皇后冤枉死了,皇帝让她下的懿旨,结果被骂成这样。
“杀得过来吗?”
朱祁钰瞥了她一眼:“淇儿,别学你娘,她不会动脑子,你说说该怎么办?”
唐皇后瞪着朱祁钰,谁不会动脑子啊?本宫不动脑子,能当上皇后吗?
“他们越骂,越说明戳到他们痛脚了,这政策就越要实行下去。”朱见淇讨好似的给母亲一个笑脸。
朱祁钰满意点头:“能看到这一点,你比你母亲聪明多了。”
怎么还有我的事?
唐皇后瞪着朱祁钰。
朱祁钰当做没看到,认真吃饭:“继续想。”
朱见淇不算惊才绝艳,只能说算聪明,不笨,仅此而已。
终究前身的基因一般,生不出惊才绝艳的儿子。
“父皇是希望他们乱起来,然后好趁机打散了,把他们统统移去东北。”
朱祁钰指着鸡蛋。
朱见淇立刻给他爹剥壳,进献上来。
“奖励你吃了。”
“以后做事要多想多看,然后多和你兄弟们商量。”
“别防着你弟弟们,他们以后都要就藩去的。”
“你不希望他们在外面受了欺负,你再派兵去帮助他们吧?”
从皇子出阁学习后,朱祁钰就开始给儿子们灌输思想,为他们塑造三观。
他可不许那些腐儒给儿子们教成傻子。
“儿臣不会怀疑弟弟们的。”朱见淇也不敢啊,他亲娘生了四个儿子,他是老大,下面三个弟弟。
“朕让你商量,怀疑什么?”
“答非所问。”
“你大哥极为聪明,凡事多跟他学着点。”
朱祁钰说的是朱见深:“他能在朕的面前晃荡二十多年,安然无恙,本事是极大的。”
这一点,朱见淇可没感受到。
虽然楚王参政议政,其实在朝中没多大存在感,倒是他儿子不少,除此之外,没有优点。
“听你父皇的,你大哥很厉害的。”这一点唐皇后得承认,她很少见到皇帝如此忌惮一个人,对皇帝的眼光,没人能怀疑。
朱见淇吃个鸡蛋,然后认真地将碗里的饭粒儿都吃干净,才行礼退下。
“陛下,您说这事跟臣妾有什么关系?”儿子刚走,唐皇后就河东狮吼了。
“朕前朝还有事。”
朱祁钰溜之大吉,刚站起来,袖子就被拽住了:“朕这就下旨,让把那几个口臭的,全都流放去黑龙江,咋样?”
“不咋样!”
唐皇后撇嘴:“您下了圣旨,挨骂的还是我!”
朱祁钰一点点把袖子从她手中拽出来,然后快速走出殿,不管唐皇后在后面怎么啰嗦,他当没听到。
他现在有30个儿子,11个女儿了。
而且,早就当外公了,固安都有三个孩子了。
庞大的儿子团,不好管啊。
刚进养心殿,重臣就等着呢。
“诸卿怎么都来了?耿九畴,你不是养病呢嘛,怎么也来了?”朱祁钰一边说,一边进了养心殿。
“谢陛下挂怀,老臣不得不来呀。”
耿九畴苦笑:“老臣都快被叨扰得耳朵出茧子了。”
“哟,还能劳烦动你,面子不小啊。”
朱祁钰让冯孝上茶,然后坐在御座上:“都别站着了,说事吧。”
“臣等还是站着吧。”李贤很无奈。
朱祁钰眼珠一动:“为保护法来的吧?要不就跪着说?”
李贤心头一跳:“陛下,臣等是支持您的,只是民间舆论太大了,怕是又要引起波澜。”
“什么波澜?移民波澜吗?”
“多好啊,正愁边疆省缺人呢?”
朱祁钰嗤笑:“女子被压制几千年了,难道还继续压制吗?好日子都让男人过了,女人呢?生儿育女的机器?都什么年代了,还不该过上好日子吗?”
“此事不用议了,朕决心已定。”
“厂卫已经准备好了,先抓媒婆,然后就抓居心叵测之徒,过几天好日子,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统统移民。”
李贤立刻跪在地上,朝臣也都跪下。
“陛下,老臣觉得该缓一缓,慢慢来。”李贤劝慰。
“没必要,马上入冬了,现在开始抓,明年开春就移,黑吉都缺人,蒙古、突厥、鞑靼三省更缺人。”
“不怕死就去呗。”
朱祁钰道:“这等小事,动摇不了什么,让那些文人骂几个月,风也就过去了。”
“你们扪心自问,难道不该对女儿家好一点吗?”
“朕还就告诉你们了,朕觉得女子过得太苦了,要催生出女权来,就让固安带头。”
“你们都有女儿,朕也有女儿。”
“不说别人,固安几个月不回来,朕都想呢,若她受了点委屈,朕恨不得剁了方家全家!”
李贤翻白眼,皇帝又耍无赖了。
“将心比心,谁不希望自己女儿过上好日子?难道去了夫家,就得当牛做马,让人祸害吗?”
“非得媳妇熬成婆,然后当了婆婆,继续折磨自己的儿媳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难道就不会将心比心吗?”
“你们不来,朕还忘了一件事呢!”
“内阁再下一道圣旨,严惩恶婆婆,若有女子指认恶婆婆,朕就给她出一口恶气!”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朕宫中有两宫太后,太后何时苛责过儿媳了?楚王也有妻妾了,朕何时苛待过她们了?”
“天家尚且如此,普通百姓人家,为何以折磨儿媳为乐?”
“这是变态思想!是歪风邪气!”
“嫁给你家了,那是你家的福气,若不珍惜,朕就帮天下女子出恶气!好好治一治这歪风邪气!”
“还有,民间不许说什么杂种、野种之类的破词儿!”
“不管是什么女人,嫁给了汉人,她就是汉女,生的孩子就是汉人,再互相污蔑、撕咬,就都移去边疆。”
“务必督促民间孩童上学。”
“这些年中枢不停蠲免赋税,朕看民间除了孩子多了,其他什么都没多。”
“明年开始,继续蠲免,但这赋税是孩童的上学钱,谁家要是有孩子不上学,就征重税!女孩也得上学!”
姚夔立刻道:“陛下,男女有别,您别好心办了坏事呀。”
确实,女孩若是上学了,大了就嫁不出去了,害了人家一辈子。
“上蒙学可以吧?认几个字可以吧?”朱祁钰道。
朝臣也觉得,用税赋逼迫百姓家孩子上蒙学是可行的,认识几个字。
“再发展简笔画,漫画,对,发展漫画。”
“让认识几个字的人,能够通过漫画,来学得有用的知识。”
“尤其是女孩,鼓励她们在家中看这些漫画、书籍。”
“再鼓励天下庶子,去边疆另立门户!”
说完,朱祁钰冷冷问:“还有什么事?”
显然,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李贤等只能报以苦笑。
“三亚疗养院建好了。”
“朝中身体不好的官员,都准备准备,这就出发去三亚过冬,等这边春暖花开了,再回来。”
“养几个冬天,身体就好了。”
朱祁钰看着耿九畴:“尤其是你,回家准备准备,立刻出发。”
“谢陛下关爱,但老臣应该在京辅佐……”
“滚蛋!”
朱祁钰直接摆手:“中枢这么多能臣,显着你了?”
“你必须去,给朕好好活着,大事还得你们这些老臣帮朕拿主意呢。”
“沥青驰道修得那么好,海船通往各地,路上也不怎么奔波,去三亚过夏,都好好养着。”
“冯孝,把朕拟好的名单拿来。”
耿九畴眼含泪花,皇帝是真的做到了极致。
“你们不在中枢,也随时上疏给朕,朕都会看的。”
“重要是保重身体,让朕少操点心,比什么都强。”
朱祁钰站起来:“于谦身体前几年也不好,在新益州呆了几年,身体好多了。”
“他说的,那边气候养人。”
“以后朝臣行轮休制,中枢不忙的时候,就去三亚疗养。”
“等百越之地彻底平定了,疗养的地方更多,想去哪就哪建疗养院,朕掏钱建,保证你们住得舒服。”
这话真的暖人心房。
李贤等人磕头谢恩:“也请陛下保重身体。”
“朕惯会享受,怎么会亏待自己呢?”
朱祁钰笑道:“等回来的时候,诸卿也不着急赶路,看看沿途的大好河山。”
“很多城池,都又扩大了数倍,这些城池重新修缮了地下管道,又是蒯祥等人亲自设计的,仿汉制、唐制、宋制的建筑都有,好好欣赏欣赏,再提笔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刻在城门上。”
“只是可惜了,蒯祥去世了,他也看不到自己的设计稿,被建造成功的时候了。”
蒯祥岁数很大了,他临终前几年,画了上千个设计稿。
但他这一派也传承下来了。
“陛下,听说广西还建了座西洋城?”提及领略大好风光,朝臣也来了兴趣。
“朕还想建万国城呢,一座仿制的西洋城算什么?”
说是西洋城,其实就是仿制的几座建筑而已。
一听万国城,朝臣都牙疼。
皇帝是真是杀人诛心,玩呢?
“正好,景泰十七年,朕就让天下各城,按照城池名字,写一首诗,还要从古籍中找出一首对应的诗词来。”
“你们去地方看看,看看地方有没有蒙骗朕?”
“若诗词写的不好,你们写两首,雕刻上去。”
朱祁钰笑道:“所有新城,都要写诗、写词、写文,还要写成,编进戏文里,传承下去。”
“最好让天下人熟记地理,地名张嘴就来。”
“那样大明就永远不会丢掉一寸领土了。”
大明疆土太大了,维持如此庞大的疆土,绝非容易的事情。
第二天,中枢下圣旨整饬恶婆婆。
又如重磅炸弹一样,引起轩然大波。
第三天,中枢又一道圣旨,说反对女子保护法的,肯定经常家暴女子,是以反对,这等人应该严查。
结果,民间反对声音息了大半。
又过几天,中枢又下严旨,将此作为吏员升迁的政绩,并直接下任务,抓多少媒婆,抓不到的自己想办法。
民间立刻炸了。
军警出动,厂卫核实,只要有谋利型的媒婆,全部抓起来,流放黑龙江,若有人自杀,全家流放。
北方江河都封冻了,暂时装在监狱里。
人死了,就流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