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刘伯温的真心话 (第2/3页)
肚明,但却没有摆在明面上。
现在刘伯温如此感激涕零的样子,那分明就是把先前的事情挑明了。
“伯温,朕又没做什么,你何至于此,快起来。”
朱元璋立刻将刘伯温给拉了起来。
刘伯温也只是懂事的,感激完之后就立刻恢复了平静。
“陛下,臣想回青田养老,请陛下准许。”
刘伯温直接朝着朱元璋再度提出了这个一直以来的要求。
如果说先前是心灰意冷回家养老,那现在就是心无所恋回家治学。
朱元璋眉头蹙起,看向刘伯温。
回青田养老这件事,他可谓是听刘伯温说的耳朵都起茧子了。
几乎是每次见刘伯温都会听他提起。
“伯温啊,咱就这么让你看不顺眼吗?”
朱元璋面色有些怒气道。
刘伯温立刻道:“陛下误会了,老臣只是年老体衰,心中念家而已,现在大明强盛,也不需要老臣做什么了,所以老臣这才想要回家养老,种一亩薄田,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点粗茶淡饭,读点闲散文章足以。”
“你还真是有够清闲的,竟然来养老的日子都想这么清楚了。”
朱元璋淡淡道:“不过,现在的大明,可还需要你呢,伯温。”
这要是之前,老朱可能还真就答应了。
放刘伯温回去就算了。
但现在,他觉得这大明朝堂之上,还是需要一个刘伯温的。
大明的外患暂时缓解了,内忧却是需要解决的。
仅仅靠着朱标一人,还是不够。
本来这个人选是苏璟,然而苏璟就是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完全不过来。
老朱的脑子里,自然就想到了朱标曾经的提议。
让刘伯温重新担任御史中丞,这个监察百官的职责,只有刘伯温能担得起。
自从刘伯温远离朝堂之上,淮西集团的势力不断的扩大,乱七八糟的事情频出。
一些小事,朱元璋都忍了。
但现在,小事有在渐渐变大的势头了。
老朱也不是没想过办法,杨宪便是其中的一个办法。
只可惜,杨宪此人不堪大用,一有权力便失去了本心。
像刘伯温这样,身处高位却始终能够把自己拾掇‘干净’的官员,实在是少数。
朱元璋最怕的事情,就是自己以前的老兄弟,明明都功成名就了,就是不愿意收敛一些。
真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那解决起来也必然不是简单的说说漂亮话了。
“陛下,老臣年迈,并不适合入朝堂了,而且老臣也听闻,李善长好像要退了。”
刘伯温何等人物,朱元璋的心思一眼便看穿了。
所以不等老朱说,他已经直接堵上了老朱的嘴。
先说明客观原因,自己年老了,没那么大的精力了,再说另外的核心原因,李善长要退了。
作为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的两大领袖,一定是绑定在一起的。
自己先退了,李善长也要退了,自己再回去算是怎么回事?
“伯温啊伯温,不管什么时候,你看事情永远都是这么透彻。”
朱元璋感叹了一句道。
就算是他再想让刘伯温回去当御史中丞,但这个理由也让他无法说出口了。
因为刘伯温完全是站在了他的角度上为他想的利弊。
朝堂的平衡,对于一个帝王来说,那可太重要了。
“陛下圣明,老臣不过是些许微末本领而已,不值一提。”
刘伯温十分恭敬道。
“行了,你就别恭维咱了,说这些多没意思。”
朱元璋摇了摇头,又说道:“至于你回青田养老这件事,朕也不是不可以答应你。”
刘伯温当即道:“不知陛下还有何事需要老臣去做?应当还是与苏先生有关吧。”
“没错,你说的很对。”
朱元璋点头道:“对于苏璟这小子,朕的确有了怎么安排的想法,不过得需要有个人和他说,而伯温你就是最好的人选。”
刘伯温顿了一下,说道:“还请陛下告知,需要老臣做什么?又对苏先生有何安排?”
谨慎的刘伯温,第一时间并没有答应朱元璋。
要说苏璟,刘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