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士农工商,祖宗之法不可变 (第2/3页)
:“《管子·小匡》中曾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淮南子·齐俗训》中言: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
“自春秋战国以来,士农工商便盛行而来了。”
刘伯温读的书还是多的,这些都记得很清楚。
苏璟笑着点头道:“那你以为,为何农在前,而商在末。”
刘伯温一愣,似乎没想到苏璟为何会问出这种问题,但他还是说道:“民以食为天,填饱肚子永远是最重要的,农民种地,生产出粮食,自然要排在第一位。”
“商人逐利,低买高卖,不事生产,自然要排在末尾。”
很标准的答案,也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答案。
苏璟摇头道:“老刘,不应该,以你的脑子,不至于想的这么浅显啊!”
一开始刘伯温连续给出精彩言论,让苏璟对他的期待拔高了。
这就导致了此刻刘伯温的回答,让苏璟有些失望了。
“嗯,苏公子,我说的不对吗?”
刘伯温有些奇怪道。
苏璟立刻道:“倒也不是,只是说的太简单了。”
“还请苏公子为我解惑。”
刘伯温认真道。
只是一个士农工商,刘伯温还真没有想到太多的东西。
苏璟顿了顿,说道:“老刘,还记得我昨天说过生产力和剩余产品吧。”
刘伯温当即点点头。
苏璟继续道:“这士农工商被实行的根本原因,不就是生产力的不足么。”
“农民劳作,产出粮食,供养整个国家便已经是极限了。”
“其他行业的人,不能多,因为再多的话,粮食的产量就不会够了。”
“但如果当产能过剩的时候呢?剩余产品过多,不需要全部的土地,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粮食的产量已经足够的时候呢?”
“那时候,农民还能排在第一位吗?”
苏璟的反问让刘伯温一愣。
他还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自古以来,就没有粮食完全足够的时候啊。
即便是汉唐盛世,那各地饥荒的事情,依旧是时有发生。
这怎么可能呢?
苏璟所言,已经有些超出了他的常识认知。
“苏公子,如是真如你所说,那岂不是不会有人饿死了?”
刘伯温朝着苏璟问道。
不会有人饿死。
这.
苏璟突然想到了前世,全世界的粮食产量,完全足够养活全部的人口,但全世界的饥荒人口,依旧很多。
“不,老刘,粮食再多,依旧有人会饿死的。”
苏璟摇了摇头道。
刘伯温反应很快,立刻知道自己刚才说的话有些过于天真了。
这不久前,大明才出了一次赈灾粮贪腐案。
要想没人饿死,只是光有粮食产量是不够的。
苏璟继续道:“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前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会不断的提高,这就导致了生产关系会发生变化。”
“就好像我刚才所说的那种未来的纺织机,还有未来的粮食产量暴增,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但对于大明,或者说对于整个封建王朝而言,这却并不是必然的。”
“老刘,你知道为什么吗?”
苏璟朝着刘伯温再度问道。
刘伯温眉头紧锁,思考了一会,回答道:“因为大明没有科学?”
一针见血,相当的准确。
苏璟点头道:“没错,老刘,因为封建社会下,统治者不仅要统治疆域,还要统治思想。”
“大明是大一统的王朝,或者说咱们华夏大地上自秦朝之后,不断诞生的都是大一统王朝。”
“这样的王朝自然是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但对于百姓的思想禁锢也是无比强大的。”
“还有着儒学这门无比切合统治者的思想枷锁,简直就是得天独厚!”
“科学,在被禁锢思想的状况下是难以发展的。”
说到此处,苏璟都有些义愤填膺起来。
他也学过历史,现在更是穿越明朝,知晓了咱们老祖宗曾经有过许多牛逼的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