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7章 朱元璋:他急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97章 朱元璋:他急了 (第2/3页)

祖爷来找他清算了。

    现在可倒好,建文帝还没找着,就已经有人打算借建文之名谋反了,这无疑是最让朱棣心伤的。

    “杀了他!杀了他!”

    朱棣不顾帝王威严,愤怒的大喊道,“朕要将谷王五马分尸,挫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永世不得超生!”

    ……

    “急了,他急了!”

    “不会吧不会吧,这就急了?”

    脑海世界里,朱元璋嘴角上扬,道,“昔日他谋权篡位的时候,怎么就不害怕的,现在害怕?晚了!”

    叔篡侄位,臣夺君权,如此大逆不道有伤天理的行为,将会成为他无法摆脱的阴影,让他活在殚精竭虑的余生中。”

    朱高燨无奈的说道:“我爹这还是有点良心,所以说他才会觉得愧疚,如果他当真是个无情无义利益熏心的人,那他也不会感到丝毫愧疚。”

    “他那是愧疚吗!”

    老朱反驳道,“他分明是在害怕!万一哪天蹦出来一个建文皇帝,真的也好假的也罢,只要是打着建文的名义,无论是号召力还是影响力,都是极为棘手的。就算今天给平定了一个‘建文’,明天还有可能冒出来第二个,第三个,如此以往,反复无穷,闹得他一辈子安宁不得,就算他死了,此事也不会到此为止,他能睡得着觉?”

    朱高燨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以后,谣言四起,都说崇祯帝还没死。直到在煤山找到了崇祯帝的尸体,李自成命人将崇祯夫妇尸体陈列在东华门外,强行让众人观看,这才让谣言消停了下来。

    可即便如此,在二十年后南明最后一个割据政权覆灭,清朝进入了康熙时代,流言依旧尚存。不断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名义,收买人心想要反清复明,清王朝为了平定叛乱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仍未能根除,头皮发麻。

    这“朱三太子”,指的是太子、定王、永王,这三人是否还活着没人知道,反正光是康熙年间以朱三太子的名义爆发的记录史册的大规模叛乱就有十余起。

    一个不知所谓的朱三太子,便折磨的清朝一百多年不得安宁,更何况是一个极有可能还幸存于世的建文皇帝?

    建文皇帝要比朱棣年轻的多,没准儿朱棣死了二三十年,建文帝还活在世上,朱棣这能睡得着觉?

    朱高燨问道:“爷爷,这大明,不也是您的大明吗,有人打着建文的名义造反,您高兴啥呢?”

    朱元璋尬住了,是啊,咱高兴啥呢。

    特么的后人闹了半天,最后折腾的不还是咱的大明?

    不孝子孙,可恨!

    ……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将怒火压了下去。

    他知道,愤怒对自己没有任何的用处,要处理事情,得维持最理智的状态。

    他问道:“太子,你觉得,此事当如何处理?”

    老爷子不经意间已经养成了习惯,那就是在做事之前,先询问一下朱高燨的意见。如果他自己的想法和朱高燨的想法产生冲突时,他便会优先去考虑对方的想法。

    朱高燨沉吟片刻,道:“这还用琢磨吗,直接干他不就完了!”

    朱棣有点晕:“你没开玩笑吧,这么随意?”

    朱高燨耸耸肩,道:“当然如此,一个谷王罢了,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猛将。汉王作乱能闹得山东满城风雨,结果我带着半省的军队去平叛,没两天汉王就歇菜了。至于谷王,比起汉王来还有所不如,对付这么一个傻鸟还需要想什么?”

    朱棣沉声道:“你可能不太了解谷王,谷王这厮,不善攻而善守,尤其是修建城防上,更是天赋异禀,他所镇守的长沙,可没那么容易攻下。”

    洪武朝时他镇守宣府镇,将宣化城扩建为周边二十四里有奇的城垣,沿城设一关七门,关内设月城和瓮城,城外建有吊桥和皇堑,城上设角楼和铺宇,颇具攻守兼备之功能,固若金汤,我大明朝的城防,多是效仿他在宣化城的营建。”

    他还修建了常峪口至大境门数百里的长城,兴建了独石口和锁阳关的关隘,北元那些彪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