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77章 枭雄末路,机关算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77章 枭雄末路,机关算尽 (第2/3页)



    他若远去了西北,那便是龙归大海虎归山,再想杀他可难。

    后世大多传闻辽国覆灭后,耶律大石率二百余骑,赴西而走,征服西域北漠,创下偌大西辽江山,延续了辽之国祚。

    却不知,这二百余骑就算再威猛善战,再骁勇强悍,但如此少的人数,哪里能够让西方各番,包括回鹘、东喀拉汗都低头称臣?

    这并不可能。

    只是世人捧英雄,只传其一,不说其二。

    大辽国,在西北极为遥远处,还有两万人马,那是两万精骑!

    耶律大石此行就是要前往那里,那里有个地方叫做可敦城。

    此乃辽国西北边境的最远处,大辽西北路招讨司的边界,从来都驻扎着两万精锐骑兵的军队。

    那是契丹的一块后备重地,哪怕龙兴上京,但一直以来那里都还有不少部落存在。

    那个地方的存在,还有一项特殊使命,就是提防看守草原鞑靼,从辽太祖时起,就看出鞑靼的不轨野心,立此一地,伏以精兵,世代不变。

    而且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还下过一道重令,就是这支部队不论将来国家到了什么地步,哪怕就是亡国了,也绝对不许南下。

    此令载于《辽史》,闻见于后世。

    这是辽太祖给后人留下的一条退路,如雄才大略,一代雄主的耶律阿保机早就看明白,哪里有什么千秋万代,帝国也会腐朽,一但大厦坍塌,那么必将万劫不复,留此精兵,不得再往失国送去,大势不在,送去怕也难逃全军覆没,只为能保留一丝香火,再谋他求。

    可敦城这两万精骑,才是耶律大石建立西辽的基础力量,才是他横扫漠西漠南漠北的本钱。

    而这两万精骑,也不是轻易就得的,毕竟此前并非归他管辖,何况太祖之令哪怕灭国,此军都不许南下,这兵必然不能作为攻金之用。

    不过耶律大石是宗室,到达可敦城后,引起了众多部落和可敦城将领的重视。

    虽然辽国宗室很多,但国破家灭,不知道亡故多少,剩下的又散落何方,至少这可敦城就他一个近宗,且还身为朝堂重臣。

    辽史记载,耶律大石到达可敦城后,积极联络各处,召开首领大会,并慷慨陈词:“我祖宗艰难创业,历世九主,历年二百。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剪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番,剪我仇敌,复我疆宇。惟尔众亦有轸我国家,忧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济生民于难者乎?”

    通过这一番活动话语,耶律大石得到可敦城将领和各部头领支持,就地称王,整顿兵马,在可敦城建立了根据地,随后积攒实力,不断派使者联络白鞑靼、西夏以及南宋,在外交上孤立金国。

    但可惜的是,彼时的金国正处于国力上升期,耶律大石仔细谋算,又想太祖耶律阿保机当年遗令,知道无论如何都难是金国对手,于是开始将目光转向西方,打算扩大地盘,以后再决雌雄。

    金国天会十年,二月二十二日,耶律大石按照契丹传统,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祖宗,备军整旅,自此率兵西行。

    赵柽缓缓放下手中的望远镜,伸手摸了摸下巴,既然遇到,那耶律大石注定到不了可敦城了,也注定这个世上……不会再有什么西辽!

    他冲左右示意,两旁簇拥保护着他,向军阵前方而去。

    “重德兄,经年未见,可无恙否?”

    耶律大石正在人马前方,手中紧握兵刃,瞪眼瞭望那队伍,忽然看前面队伍中间打开一条通道,然后大旗分路,伞盖遮顶,四周众星捧月般,出来一匹银玉般的坐骑。

    那坐骑上之人说话,只是一开口,他便脸色大变,不由自主地咬紧了牙关。

    赵柽,竟然是赵柽!

    那声音,那相貌,打死他也不会忘记,扒了皮也认得他骨头,正是赵柽小儿!

    “你……”耶律大石不由眼睛发直,身体颤抖,顿时便一口气上不来下不去,紧紧堵住胸膛处。

    “重德兄,许久未见,莫非不认得小弟了吗?”

    赵柽骑在千里独行一盏灯上,马蹄“踏踏踏”上前几步,笑吟吟地道。

    耶律大石咬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