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6章‖出国考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6章‖出国考察 (第2/3页)



    “我听厂办的小李说的!”马长鸣说完,拿起酒杯的同时,再次开口确认道:“到底是不是有这回时候啊?你给个准话!”

    安朝阳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笑着解释道:“是也不是,这件事情还没最终决定下来,需要跟老大哥那边确认后,咱们这边才能进行人员筛选!”

    “筛选?怎么还要筛选啊?”马长鸣有点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再次问出心里的疑惑。

    马长鸣不懂,可郑振东却听明白了。

    政审,这就是传说中的政审,不光出国考察要政审,就连留学生也需要政审。

    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为了保障留学效果最大化,国家制定了一整套的前后期的严格的政审制度。

    由于初期主要是安排国内高校的大学生赴苏留学,因此在选拔阶段,大学生要由学校会同当地的人事部门进行初审。

    这种审查主要集中在个人的经历、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并交由当地的最高领导人签字批准。

    签完字后再交送给教育部复审,并由部长签字,复审合格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考试。

    政审合格以后,就转入到审查专业知识能力上来,当时为了保证赴苏留学的学生能跟上苏联学校的学习进度,采取了“高阶进入低阶”的办法。

    比如进入俄国大学一年级的人,国内必须是大二成绩优异的学生。

    进入俄国研究院学习的人,国内必须是在大学工作一年的讲师、教授或者副教授,进入俄国技术学校学习的人,国内必须要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国内高年级学生进入苏联低一年级学习,可以确保大学生在俄国学习时能够快速适应当地教学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老安,你说这次去考察的名额,能不能给我一个呀?我也想去看看人家的技术!”马长鸣打了半天哈哈,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在他想来,就凭二人的关系,这就是安朝阳一句话的事儿。

    安朝阳作为钢铁厂的总工程师,手里肯定有这个权利,推荐自己出国考察。

    可事实往往不会按自己想的那样发展,安朝阳满怀歉意看了马长鸣一眼,这才叹息道:“老马,这事儿我说了可不算,你打错主意了,谁去谁留,部委有通盘考虑,你还是少费心思吧!”

    对于安朝阳这番话,马长鸣根本就不相信。

    在他看来,安朝阳就是不肯帮忙。

    只见他直接“唰”的一下就站了起来,一边拍着桌子,一边大声嚷嚷道:“不可能,你可是咱们厂总工程师,还是副厂长,不会连这点权利都没有吧?你少骗我!”

    对于马长鸣的失态,同桌共饮的安朝阳和郑振东二人,倒是没有吓到。

    可正在做饭的孙玉琴,却是被吼住了,只见她着急忙慌从锅台走了过来,手里还举着锅铲。

    一边走,一边问道:“咋了,咋了?好好的拍啥桌子呀?有啥话不能好好说,非得搞成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