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第2/3页)
要经常大批量运货,所以想买一辆东风140卡车。我手头钱暂时不够,想让白哥给信用社打声招呼,能不能贷一笔款!”
白明川没有半点推辞,直截了当问道:“要多少?”
“四万块差不多够了,我找人打听过,现在东风140一辆四万多块。”
“没问题,你来的正好,前段时间省里的山区建设委员会刚发放一批无息有偿投资贷款,原西县也分有一部分金额。你回去写个申请,让村里和乡里盖章,我再打个招呼,争取这几天办下来。”
就算没有田福军的嘱托,单冲王满银刚才一通分析,白明川也会主动帮忙的。
“太谢谢白哥了,”王满银再次表示感谢。
四万块不算个小数目。如果没有人打招呼的,单凭自己估计很难申请下来。就算能够申请得到,过程也会非常曲折。
“这样的话,你以后就要常来市里常住,打算把作坊搬到黄原城吗?是不是还要招收工人?”
白明川提起王满银家的加工厂,依然用“作坊”两个字。
现在很多家庭作坊规模比较大,动辄几十名员工,但在性质上仍然属于个体户,并不是公司或者企业。
而有一些民营企业,这个时期都靠挂在集体名下。
不过王满银怕稍后产生麻烦,自始至终都没打算走这条路。
作坊就作坊,称呼无所谓的,无非再忍耐一年,等明年就允许个人创办私营企业了。
“我仍然想把作坊开在罐子村。白哥,你还记得当时在罐子村驻队时,咱们私下里的聊天吗?我一直有个想法,让大家日子过的好一些,比如顿顿大米白面,至少一个星期吃顿肉。”
“现在作坊有八个工人,下一步准备再招十名。他们每月拿工资,至少让村里十几户家庭收益,而且不用在外边奔波。将来,我还会招收更多的人。虽然这么做运输成本比在黄原城要高一些,但我认为值得的……”
“满银,单冲这一点,咱们再喝一个。”闻言,白明川眼睛里也闪着光。
他了解王满银,知道对方是个有想法,有情怀的。
更重要一点,白明川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非常了解农民的疾苦。顿顿大米白面,隔三差五吃顿肉……对农民来说,这就是梦寐以求的生活。
“满银,如果这样的话,你就必须找个可靠人在黄原城招呼。”白明川出声建议。
“白哥,我正为这事儿发愁。你身边有啥可靠的人选没,能不能帮着介绍一下?”王满银下意识问。
他心里当然早有人选,不过对方这么问,应该存些些心思的。
周红燕动了动嘴,不过看丈夫一眼后,却没敢吭声。
“怎么,嫂子有合适的人选吗?”王满银心中微动。
“我弟弟红强,原本在机械厂上班,因为今年婆姨生了第二个孩子,被工厂知道后开除了。”
“你胡说八道什么!红强不行,只上了个小学毕业,帐都算不明白。咋可能管一个批发部……满银,别听你嫂子胡说。”白明川直接否决掉。
他虽然想给小舅子安排个工作,却知道对方几斤几两的。
“没事,白哥,嫂子也是给我解决苦难呢。批发门市开起来后,平时肯定要有几个人管理的。我对黄原市人生地不熟,想找人很难得。可以先让他帮着往下边零售点送货,等以后规模扩大了,还可以当个队长啥的……工资暂时一个月六十块咋样?”
听完,周红燕立刻动心了。王满银给出的工资比工厂还要高。
不过丈夫没吐口,她不敢同意。
“满银,工资会不会太高了?”白明川有点犹豫。
现在各地普通工人的工资已经开始产生差异,南方很多工厂能达到六十多块。而黄原市这边偏低的,普通工人工资也就四五十块。
“我是个体户,工资低的话哪有人来,我来前刚定好的司机,一月也是六十块钱。”
王满银没说负责人的工资,他还打算让郭卫东来做,工资一月九十块。郭卫东跟着自己做了几年,工作相当负责。而且账目清晰,基本没出过差错,王满银也放心。
至于周红强,他没见过,还真不敢让担任负责人。毕竟一次货款能收几千块,真出什么大问题,反倒会影响自己和白明川的关系。
所以在内心里,王满银更愿意把对方当个闲人养着,哪怕什么都不干,照给开工资就行。
县官不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