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二章 子承父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二章 子承父业 (第2/3页)

咽菜,隔三差五让他们尝尝忆苦饭吧。

    至于如果让孩子变得优秀……这可是个世纪大难题。王满银虽然积累有很多人生经验,却也不能保证做到这一点。

    没见后世有些教育专家都教不好自家孩子吗?

    王满银能做的,就是保证三个孩子不往歪路上走,尽可能让他们起点比同龄人高一些。

    等成年后,愿干啥干啥,儿孙自有儿孙福。他和兰花也不能操心一辈子的。

    正吃着饭,毛蛋带着两个年轻人过来。

    听到喊声,王满银端着饭碗走到场畔边上。

    “满银叔,等下把你家抽水机拉出来用用?”

    “干啥,这天浇水?”王满银疑惑的反问。

    “不是浇水,村里几口水井被洪水淹了,井水变成浑泥水……满囤伯怕再等两天,淤泥沉到井底,水井彻底废掉,就想用抽水机淘一次。”

    其实村里水井在开挖之初也考虑过泥水倒灌的问题,井台特意垫高出地面半米多。可昨晚山洪太大,几个水井全部被淹。这两天,村里人做饭都是雨水加沉淀泥水。

    另外除了村里几眼吃水井,其他被淹的机井同样要清理一遍……

    “那行,你们现在过来拔水泵吧。”王满银直接同意。

    他这会儿差不多吃好,呼噜呼噜将碗里稀饭喝光,而后也凑到井边帮忙。

    四五个人一通手忙脚乱,总算把水泵从井底拉出。

    再接着,王满银摇动手扶拖拉机朝村里驶去,毛蛋几人则在后边使劲推,不时清理轮子上的泥巴。

    等机器固定好,伴随着突突的声响,浑浊的泥浆水终于从井内喷涌而出。

    不少人得了消息,纷纷过来凑热闹。

    趁着人多,王清明再次提起修建龙王庙的事儿。

    之前他就叽咕着收钱,结果让王满囤给拦下来。

    不过经过这事儿,村里人念头愈发强烈,商量着秋后就开工。

    ***

    中午的时候,王满囤从石圪节公社汇报工作回来,也带回一些最新消息。

    石圪节公社通往原西县城的多处公路被冲毁,还发生大面积滑坡。照着情况,估计最少需要一个星期才能通车。

    初步统计,石圪节公社有八十多孔窑洞房屋倒塌,大大小小的牲口被淹死四十多只,另外还有几人被山洪冲走。

    相比起来,罐子村损失算最小的。

    现在抢险救灾是第一要务,所有事情靠后站,公社里已经上报灾情,估计今年公粮不用交了。

    对于受苦人来说,这是件好事。

    当然王满银家小作坊只能暂时停工了。

    不过他和兰花没有闲着,而是学村里其他人那样,早早进地扶苗。

    一场暴雨,几乎所有庄稼都被掩埋在厚厚的淤泥之下。如果现在不能把庄稼苗扒拉出来,等淤泥晒干,估计要全部糊死了。

    当然,他们两口子主要清理川道里几亩玉米和向日葵,根本没管坡地上种植的小茴香。

    小茴香和其他庄稼不同,是可以扦插种植的。只要根部没死,就可以存活下来。

    直到一个星期后,关于洪水的痕迹终于大半褪去,黄土高原的草木重新焕发出生机。

    天气再次变得炎热,道路彻底晒干。

    得知原西县通车的第一时间,王满银就安排人将前段时间包装好的各种炒货装车。

    同行除了自家四口人外,还有少平和田晓霞,以及少安家两个孩子。

    好在四轮后车斗足够大,即使装载两千多斤炒货,还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坐下。

    田晓霞最初打算来原西县采访粮食方面问题的,只是现在整个报社都在关注南方水患重建事宜,她要赶回去值班,采访自然不了了之。

    至于为什么带兰花和孩子们,主要王满银暑假前曾经承诺过,带他们去京城游玩。目前这情况,家里一大摊子事儿,旅游计划只能暂时压后。

    为了弥补,稍后给几个孩子每人买本小人书。

    车斗里带人,王满银没敢开太快。往常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差不多跑了俩小时,快中午时才抵达县城。

    现在县城持续基本恢复正常,只能从路旁房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