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少安的机会来了 (第2/3页)
没事,麦子咋样,收完了?”王满银出声反问。
他和兰花原本打算把自家麦子拾掇干净后,明天去岳父家帮忙,没想到会突然下雨。
“也是昨天收完的,虎子他姥爷家还有点,”
少安两口子带着孩子过来,明显有事儿。
聊几句闲话,王满银就让兰花早早准备晚上的饭菜。现在家里啥也不缺,弄只风干兔,等下把王磊捉到的小鱼炸了,再弄些鸡蛋地软炒几个菜齐活。
等润叶和兰花离开后,少安才说明来意:想借点钱开砖厂。
“行,没问题。”王满银一口答应,随即好奇问道,“你把两个老爷子都说通了?”
少安开砖厂的事儿,可以说一波三折。
早在两年前,他就打算辞掉供销社的工作,回村开一家制砖厂。
结果刚提出这念头,就被孙玉厚否决掉。
老爷子虽然相信女婿所说的,供销社迟早倒闭。但事情没有发生前,他还是希望儿子踏踏实实上班,少生杂七杂八的念头。
其实不但孙玉厚不支持,连田福堂也不同意。
家里有两个老人开倒车,少安只能继续在供销社混日子。
不过这一年多时间,他被外界各种情况刺激得坐卧不安,内心的雄心壮志也不断升腾着。
他感到这么多年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让自己有点太过于安于现状,所以才会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好在……机会来了!
前几天他和刘根民一起喝酒时,听对方讲过乡办砖瓦厂因为经营不善,打算承包给个人经营。
少安一直有开办砖瓦厂的想法,如今机会掉在面前,当然要伸手抓住。
“你不是自己开,而是准备承包乡办砖瓦厂……那个厂里边可有不少问题的。”王满银迟疑一下开口。
石圪节公社砖瓦厂是七十年代修建的,设备和条件都不错,只是因为管理不行,一直不怎么赚钱。
前几年口子放开,砖瓦厂内部尝试着实行承包制。不过厂里的领导一个没换,还是那些人。所以折腾一番后,仍然没见丝毫起色。
尤其去年,更亏损几千块钱。
所以前段时间公社里开会,下决心干脆把砖瓦厂往外总承包。
“根民给我透了底,每年承包费一万块,砖厂所有设备归承包人用。我找人打听过,现在中原地区出产的大型制砖机,一台就要上万块。砖厂里边有三台大型制砖机,虽然有些老旧,但是机器都没问题。如果承包的话,随时可以接手……”
“我和润叶这些年攒了两千多块钱,咱爸和虎子他姥爷能多少借一些。但缺口有点大……就想问问你家能不能借两千块,剩余我再想办法。”
少安知道姐夫承包荒山后打井垫土砌石坝,估计花了不少钱,所以没敢借太多。
“总共缺多少?”王满银干脆利索询问。
“差不多六千块……”
“我这边凑凑,暂时应该够四千块。过两天你拿回去吧……要是宽限半个月,还能再凑两千。”
王满银了解小舅子的为人,也愿意支持对方做事情。
既然现在对方张口,他自然不会让话落在地上。
有多大力气,当然出多大力气。
这四千块,算把老底抖擞干净了。
不过王满银不怕,自家的炒货一直处于热卖状态。像一只下单的母鸡,每天都进钱。
不,应该说几只下蛋的母鸡。
经过一番准备后,目前王满银家的炒货品类已经增加到四种。除五香瓜子外,还增加了炒花生、五香南瓜籽、五香打瓜籽。
这些原料大部分仍然通过李建明弄来的。对方大概知道王满银的背景,所以近几年合作总体还算不错,质量一直有保证。
另外,郭逵娃也开始供货,只是量暂时比较小。
因为有县供销社渠道加持,几种新品刚推出就受到欢迎。
尤其五香打瓜籽,在城里销售更是相当火爆,每天差不多能卖出上百斤。当然,五香瓜子销售额相应降低不少。
此消彼长,短短几天内,几个品种销售额突破一千二百斤……这还是因为夏天的原因,很多人不愿意吃炒货。
如果换成秋冬季节,肯定还会增长。
利润倒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